
开球网北京ChinaTT联盟
-
每一位球友都希望自己的扣杀更具穿透力,弧圈球更加旋转诡异,让对手难以招架?我们都知道,高水平的乒乓球不仅仅是挥拍和力量,更涉及到精妙的物理原理。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了解乒乓球撞击的物理奥秘,而这一切都源于一篇激动人心的科学研究。
这篇名为《Dynamical buckling of a table-tennis ball impinging normally on a rigid target: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乒乓球在刚性靶上正向撞击的动态屈曲:实验与数值研究)的论文,由 Théophile Rémond, Vincent Dolique, Franck Vittoz, Sheedev Antony, Renaud G. Rinaldi, Lionel Manin, 和 Jean-Christophe Géminard 等学者共同完成。如果你对原文感兴趣,可以访问:https://hal.science/hal-03718994v1。
接下来,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这篇论文的发现,为你揭示乒乓球撞击的“黑科技”,并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
一、揭秘乒乓球的“变形金刚”时刻:动态屈曲
论文的核心发现之一是,乒乓球在撞击时并非简单地被“压扁”,而是会发生一种叫做“动态屈曲”的现象。简单来说,当球以一定速度撞击球拍时,它的球壳在接触区域会向内凹陷,就像一个“变形金刚”一样。
这项研究表明,即使在相对较低的撞击速度下(大约 ,约 ),乒乓球就可能发生屈曲。这意味着,在你大部分的击球,尤其是大力扣杀或爆冲时,乒乓球都会经历这种复杂的变形!
那么,这种变形对我们的击球有什么影响呢?答案就在于能量的利用和耗散。
二、提升球速的秘诀:减少无谓的能量损耗
每次撞击,乒乓球都会损失一部分能量,导致反弹速度低于你的击球速度。研究指出,能量损失主要有两个原因:粘性耗散(材料内耗):乒乓球的材料(ABS塑料)自身属性决定,变形时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散失;摩擦耗散(表面摩擦):球与球拍表面接触时的相对滑动会消耗能量。
关键点在于:当乒乓球发生屈曲时,摩擦耗散会急剧增加,甚至成为主要的能量损失来源!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时你感觉发力很大,但球速却没有想象中快。
1. 优化击球甜区,减少无效摩擦: 确保你的击球点落在球拍的“甜区”上,这是球拍反弹效率最高、能量损失最少的地方。如果你感觉球拍有“打滑”或“摩擦过多但没力量”的感觉,可能是球没有击中甜区,导致能量在摩擦中白白消耗了。
练习建议: 多进行定点攻球练习,感受球拍中心击球的扎实感。通过调整站位和引拍弧线,争取每次击球都能精确命中甜区。
2. 关注拍面角度,追求更“顶”的感觉: 在击球时,尝试感受球被球拍“顶”出去的感觉,而不是单纯地“擦”过去。合理的拍面角度能让球在屈曲变形时,将更多能量转化为向前平动的速度,而不是被过多地转化为摩擦耗散。
练习建议: 练习不同拍面角度下的攻球,体会球的飞行轨迹和速度差异。在保证过网的前提下,尝试让拍面稍微立一些,感受球被“撞击”后向前冲的力量。
3. 适度发力,避免过度追求“死板”力量: 论文提示了,一味地追求最大的力量,可能导致球过度屈曲,反而增加了摩擦耗散,让球速提升的效率下降。
练习建议: 在训练中,尝试体会不同发力程度下球速的变化,找到力量与速度的最佳平衡点。有时,更流畅、合理的发力,比单纯的“使蛮力”更能提升球速。
三、增强旋转的技巧:巧妙利用摩擦,制造“诡异”弧线
既然摩擦在球屈曲时会显著增加,那么我们就可以反过来,巧妙地利用这种摩擦来制造强大的旋转!
1. 掌握摩擦时机,充分发挥胶皮性能: 高水平的弧圈球,不仅仅是“摩擦”,更重要的是在球发生屈曲变形的瞬间,给予充分的摩擦。这意味着,你需要在大臂、小臂和手腕的配合下,在撞击球的瞬间,以合适的角度和速度“吃住”球,让球在变形过程中与胶皮充分咬合,将能量转化为旋转。
练习建议: 练习小力量的“薄摩擦”和大力度的“厚摩擦”,感受球在拍面上的停留时间。体会手腕在击球瞬间的爆发力,如何让球在屈曲时被胶皮“抱住”并迅速摩擦出去。
2. 优化击球部位,制造最大摩擦: 练习击打乒乓球的不同部位。例如,击打球的中上部更容易制造上旋,击打球的侧部则能制造侧旋。在球发生屈曲时,如果你的拍面能更好地“包裹”住球,就能产生更大的有效摩擦,从而带来更强的旋转。
练习建议: 针对不同的旋转需求,有意识地调整击球点。例如,拉上旋时,尝试在球的上升期或最高点,击打球的中上部并向上摩擦。
3. 胶皮选择的思考: 论文虽未直接提及球拍胶皮,但其对摩擦耗散的强调,无疑为我们选择胶皮提供了新思路。如果你追求更强的旋转,可以考虑选择摩擦力更强、吃球更深的胶皮。
练习建议: 了解不同类型胶皮(如粘性套胶、涩性套胶)的特点,结合个人手感和技术特点进行尝试。高摩擦的胶皮能更好地利用球屈曲时的摩擦力,制造更强的旋转。
4. 击球时“包裹”球,而非“蹭”球: 想象你的球拍在击球时,是尝试将球“包裹”起来,而不是简单地“蹭”过去。这种“包裹”感能确保在球屈曲变形时,胶皮与球的接触更紧密,从而产生更有效的摩擦和更强的旋转。
练习建议: 在拉球时,尝试延长球在拍面上的“停留时间”,感受球被胶皮“吃住”并摩擦出去的过程。
总结
乒乓球的每一次撞击,都是一场精妙的物理较量。理解乒乓球的“动态屈曲”和能量耗散的原理,能帮助我们更科学地进行训练和实战。下次拿起球拍时,不妨尝试调整你的击球方式,感受球与球拍之间更深层次的互动。通过优化发力、拍面角度和击球部位,你将能够更好地控制能量的转化,让你的乒乓球技术更上一层楼!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话题由 小付 于 2025-07-26 15:07:14 编辑]收藏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