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挑短球的步法与用力:①启动与移动——左脚踮步启动,右腿跨步移动,注意大腿适当抬高,有利于急停再启动还原;②击球时间——右脚落地,膝关节“前冲”瞬间击球;③击球用力——借助身体重心力量击球——重心前移至右膝关节处——在膝关节弯曲前移使重心具有前“冲力”的瞬间击球,上身前倾尽量靠近来球。④拍形角度与击球部位——因来球旋转和自己球拍性能矫正控制;⑤手腕动作——直拍击球时,使球拍保持在手腕右下方运动,中指用力控制弧线;横拍击球时,使球拍保持在手腕右上方运动,食指用力控制弧线。 (2)需要补充的问题:重心的力量需要从膝关节和髋关节处“直接”传到击球的手腕上。避免从髋关节向上传到背部——这样会使膝关节不能“冲前”用力,影响协调性。 (3)击球力量“传递”始终是击球协调用力的关键,许多时候击球动作反映出的“错误”,其根源并不在可以见到的错误“本身”,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蹬地转腰的力量“上窜”到肩背部。所以强调蹬地的力量通过膝和髋关节直接转移传到击球的球拍上——上体保持足够放松。否则力量“上窜”必然造成上身紧张,破坏击球的协调性和合理性。上短球时适当抬高大腿,第一要“适当”,第二指“大腿”。目的是将身体的前移惯性从上身通过髋关节压倒膝关节上——使膝关节足够弯曲——产生“前冲力”传递到击球瞬间的球拍上。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判断来球确实是“短球”——可以从对方发球的第一落台点位置(接近球台中部)来提前判断。接短球右脚上步应该是前脚掌先着地,如果是脚外侧先着地会“崴了脚”! (4)点直线虽然力量较小,但是可用“滑板”撇一板的方法击出带侧旋的长球,与快点斜线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