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jpg
彭式防滑全台攻乒乓球直拍
这种兼具横拍优点的彭式防滑全台攻乒乓球直拍(专利号ZL 200720193323.2),是我在彭式手枪拍的基础上研制的。由于后者采用抓握的形式,应该是属于横拍。为了照顾直拍点式握拍法的习惯,体现直拍细腻见长的打法,我深入研究了直拍的性能。
直拍采用点式握拍法,优点是拍头下垂,可以贴近台面,能准确地控制处理台内小球。缺点是造成了对手指局部的压强过大,易产生疲劳感。
因为传统直拍是对称性设计,需经过一系列复杂技术动作,正手攻球达到大力、多变。而直拍反手位是死穴,因受生理的制约,用拍的正面攻球小臂手腕要向外旋,无法随意前倾,发力困难,别扭,进攻能力弱。
因而,直拍打法的技术风格是以前三板为中心,以正手进攻为主线,积极主动,先发制人。反手与中路多用快速推挡控制落点直接得分,或是为侧身正手攻球创造条件。
直拍横打的出现弥补了直拍反手位的漏洞,取得了主动。然而手形与角度难以掌握,非乒坛高手莫属。同时,直拍横打时前臂要内旋,没有横拍发力舒适,攻击范围和力度不太足,中近台缺乏横拍反手位的强大的弹打能力,中远台照顾面不够大。且拍柄光滑,容易甩飞脱手。
观今后乒乓球的发展潮流,当今乒坛越来越强调旋转和力量,中远台相持越来越多,横拍选手处理小球越来越细腻,直拍的优势在下降,横拍的优势在彰显。横拍的队伍在壮大,直拍的队伍在缩小。现在甚至有一种扔掉直拍,彻底改横的提法。因此,直拍的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直拍的改革必须兼顾正手攻球,中路推挡过渡,反手横打的方便灵活使用与瞬间转换,并且应该融入横拍的两面攻,揽面宽,攻球狠的优势。使直拍的力量和反手位得到加强,做到想猛可以猛,想稳可以稳。
我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
一种防滑全台攻乒乓球直拍,包括球拍板,球拍柄。所述的球拍柄由以弧形凹坑为中心形成的弧形连接板,与向一侧让位的直柄组成,连接板背面设有一防滑凸块,正面直柄前端设有乳头状凸块;直柄左侧设有拇指卡槽。
它的握拍方法是,可以用传统直拍握法握拍.
还可以用创新握法:
1. 右手握拍者,虎口对准拍柄左侧弧形连接板的外沿,可灵活移动;
2. 拇指轻扣弧形凹坑;
3. 食指伸直轻按在弧形连接板右侧外沿上;
4. 背面三指轻勾防滑凸块;
5. 拍面在手臂延长线上,始终是下垂攻守立面。
它的有益效果是:
这种握法有点象横握拍,只不过横握拍从拍柄右侧夹握拍面,拍头上扬45度左右,不利于台内和近身中路的攻击,需吊腕击球,造成腕部的肌肉疲劳、僵硬,是手腕疲劳之源。且球拍拍柄表面光滑,容易飞拍。
此握法从拍柄左侧勾握弧形连接板,与网球、羽毛球及乒乓球横握拍形成的拍形完全一致,融入了两面攻的优势,和横握拍一样发力顺畅。此握法拍头变为向下,在任何位置均为下垂攻守立面,不需转换拍形,左中右路引拍到位可随时夹紧弧形连接板挥臂发力击球,动作简便,全台攻防,优化了直拍灵活快速的特性。而弧形连接板延长了击球力臂,融入了横拍揽面宽,攻球狠,长于中远台攻拉球的优势。推挡与横打的瞬间转换由防滑凸块来完成。中指上勾防滑凸块,拍面迅速朝前可以推挡,放松中指立即恢复下垂攻守立面。防滑凸块还有防止滑脱飞拍,消除手指疲劳,微调击球角度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从拍柄左侧勾握弧形连接板,拍头下垂,自然形成攻球角度,正手用直拍打法,反手用横拍打法,左中右路转换快捷,灵活多变,手形隐蔽,攻击力强,全台攻防,不失战机,球拍不脱手,手腕不疲劳。实现了直拍技术与横拍技术优势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