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地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业余爱好者学乒乓球步骤3

    老虎打武松 已有 362 次阅读    2012-06-02 06:18

    第九集 发球

    一、发球的特点

    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球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和限制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战术意图。正因为它不存在对对方来球的判断与反应等问题,所以,它又是在训练中最有潜力可挖的一项技术。发球技术是由抛球和挥拍触球两个动作组成的,所以,在研究发球动作时,应特别注意二者的配合。

    二、发球的作用 1、利于自己技术风格和特长的发挥。2、为发球抢攻制造条件。3、破坏对方的战术,限制对方技术特长的发挥。4、直接得分。5、造成对方的心理恐惧,增强自己的胜利信心,稳定自己比赛时的情绪。

    三、对发球的要求

    (一)配套成龙:为了某一种发球能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干扰配合。如,强烈下旋球,要有不转球配合;侧上旋球,要有侧下旋球配合;短球要有长球配合。一套发球的变化应尽量多,包括速度、旋转和节奏的变化。

    (二)速度、旋转、落点相结合。目前世界上的发球大体可分为两种趋势:

    1.以速度、落点为主,配合旋转:要求发球的出手动作一定要快,而且落点应该是:长球则长,短球则短,或者是近似出台却又未出台的球。

    2.以旋转为主,配合落点:要求旋转差距大,发球动作又相似。

    (三)在掌握比较全面的发球技术基础上,精练一套(或两套)独特的绝招。切忌什么发球都会,但就是无绝招的发球;现代乒坛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多以侧身发球为主、突出正手(包括侧身)抢攻。但对于擅长反手攻球的运动员,应有一套高质量的反手发球。现在反手发球者越来越少,人们对反手发球的适应性就会下降,从而提高了反手发球的威力。克罗地亚选手普里莫拉茨,常站在球台偏中采用反手发球,之后运用凌厉的反手抢攻,频频得分。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迪。

    (四)创造新发球。一是创造出原来未有的发球,二是将原有的发球提高质量,使其由量变达到质的飞跃。如正手转不转发球,并非郗恩庭发明,但他发此球比别人技高一筹,练到了近乎绝技的地步。这也应叫创新。新发球,对对方是一种新异刺激,对方的应激动作就不再那么顺手,易出现泛化现象,即不准确、不协调等。从训练学角度看,因为带有新异刺激的训练太少(或者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对方对这种刺激还未建立起条件反射。为什么新发球的威力特别大?原因就在于此。

    (五)发球动作必须符合规则要求。

    要点: 1、虎口活一点,保证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2、手腕的引拍动作一定要充分。 3、注意腿、腰、大臂、前臂、手腕的协调配合,触球瞬间手腕突然爆发用力。 4、依据发球旋转,调节用力方向、击球部位和触拍位置。发侧下或下旋球时,拍形后仰角度要大,触球下中偏底部。5、最佳点击球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6、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发不同旋转的球,接触球的中后部附近比较理想。7、发球时出手动作一定要快。球的第一落点要准确、稳定。

    发球的旋转 发球的旋转:一是能发出强烈旋转的球;二是能以相同的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球;三是能以不同的动作发出相同旋转的球;其中以第二条最为重要。怎样以相同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呢? 1 以球拍不同部位触球。拍头与拍柄部位分别发出转与相对不转球;拍面下侧与拍面上侧部位也分别发出转与不转球。以球拍不同部位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 主要在平时练习时要多加体会,在比赛时要有意识地使用。 2 以弧形挥拍路线不同时期触球。前期触球为下旋;后期触球为上旋。以弧形挥拍路线不同时期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要注意掩盖触球瞬间,必要时夸张触球 前或触球后的动作。 3 以手腕不同发力方式触球。手腕发力摩擦则旋转;手腕发力弹击则不转。也有以手腕发力时是否触球发出转与不转。 4 另外有人以球拍背面的手指发力发出旋转球,不发力则发出相对不转的球。

    持拍手在触球前要放松,使手腕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发挥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加快球拍碰球时的摆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于发挥手腕的灵活性,这样摩擦球就不能充分。引拍时,手臂与身体要拉开一些,不要靠得很紧,使整个发球动作舒展些,以便充分发力摩擦球。

    击球部位。一组好的发球,不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转球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且发球动作要近似。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击球部位上做文章,因为击球部位相近,发球动作就可以类似,这样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并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这样的发球就容易迷惑对方。一般来说,发不同旋转的球,接触球的中后部附近比较理想。练习发转与不转球时,先在中部左右触球发出转球,直到基本掌握为止,然后练习在同一部位触球发不转球,如触球时推或裹球等。待球出手的一刹那,作出发转球的随后动作。熟练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如在”吃”球程度、击球声音和发力的动作等方面不要有明显差别,发侧上、下旋球时,都需要摩擦球,摩擦部位也在球的中后部附近,只是触球瞬间,动作一个往侧或往上勾,一个往下切,随后动作要力求近似。

    球拍接触球时,一是发力、二是摩擦。其中,发力更为重要,光有摩擦而没有足够的爆发力。是发不出高质量球的,当然光有力量而缺少摩擦,球的旋转程度就差。 发球时出手动作一定要快。因为发不同旋转球,不管动作如何近似,总还是不一样。如果出手较快,即使对方意识到有点不同,但心里会犹豫。这样,在接发球时就不会很从容。发上旋时,球的弧线要低。这样与下旋球的弧线接近,既能迷惑对方,又能限制对方进攻。

    发球时,身体、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协调配合,使发球动作既稳定又放松,发球的第一落点要准确、稳定。如发长球第一落点要靠近端线。发球力量要大;放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手腕的灵活性,以加强对球的摩擦。另外,在手臂向后引拍时,最好配合身体重心向后移动,向前挥拍击球时,身体也随之前移,并在移动过程中加速挥拍击球。发球时,手腕摆幅大发力才足。时间6周,或打到老学到老。

    第十集 接发球

    接发球的特点 接发球是比赛中每一分的第二板球,每人每局都约有10个以上的接发球机会,是一项在被动中求主动的技术,它不仅要求你掌握多种实用的基本技术、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而且还必须贯彻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

    接发球的作用 好的接发球可以破坏对方的发球抢攻,限制对方特长技术的发挥,还可以为自己下板球(即第四板球)的抢攻和特长技术的发挥创造条件甚至还可直接得分(如接发球抢攻成功)。接发球不好,不仅会直接失分,或给对方以更多的抢攻机会,造成自己技术上的被动,而且还会因此引起心理上的恐惧。

    对接发球的要求 指导思想:力争积极主动,克服单纯求稳的思想。能攻的,要攻;能拉的,要拉;能点的,点一板;能撇的,撇一板……总之,要尽量少搓,要提高速度,讲究变化。形势的发展,对接发球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把接发球这一板和下板球(第四板球)联系起来,使接发球能为下板球的进攻创造更好的机会。接发球抢攻,固然是最积极主动的,但事实上你不可能每一次接发球都抢攻。所以,接发球最基本的原则应是破坏对方的发球抢攻,进而再提高到能为下板球的进攻制造机会。

    如何正确判断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

    一、 对接发球时球的旋性能和强弱判断

      1用排除法判断上、下旋 即凡是在球拍触球的瞬间拍面后仰且有向下或侧下的动作,就是下旋或侧下旋;除此之外一概判为上旋“一族”――“非下则上”,因为上旋、侧上旋和不旋的接球方式基本相同,它们都可以排除在下旋之外。判断下旋的强度主要看击球瞬间的用力和拍面角度的大小,向下用力越大,拍面越后仰,下旋强度就越大,反之则小。容易与发下旋球混淆的动作是发不旋球,它们动作非常相似,区别下旋与不旋球的动作,要看是否有向下摩擦和击球部位,有向前下的动作,但击球部位是球的中心,这样的发球均为不旋或略带下旋。

      2用标志法判断顺旋和逆旋 即球拍的正、反面为判断的标志物。以右手发顺旋和逆旋为例,顺旋和逆旋多为下蹲发球,对方用拍的正面摩擦球的右侧则为顺旋;对方用拍的反面摩擦球的左侧则为逆旋;简言之,“正为顺,反为逆”。用球拍的正面由左后向球的右侧前下摩擦球即为顺下旋;用球拍的正面由左后向球的右侧前摩擦球即为顺上旋;用球拍的反面由右后向球的左侧前下摩擦球即为逆下旋;用球拍的反面由右后向球的左侧前摩擦球即为逆上旋。接顺旋(顺下和顺上旋)和逆旋(逆下和逆上旋)球的方向恰恰与接左、右侧旋球相反,对方的拍子在球的右侧就向对方的左侧接;对方的拍子在球的左侧就向对方的右侧接。判断顺旋(顺下和顺上旋)和逆旋(逆下和逆上旋)的旋转强度,主要看击球瞬间摩擦用力的大小。

    二、对自己接发球之外的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判断  球在外界的摩擦力作用下,其旋转性能和强度随摩擦力的作用方向、力量的大小变化而变化。发球时,相对自己而言,球向内旋转即为下旋球;球向外旋转即为上旋球;球向左侧后旋转即为右侧下旋;球向右侧后旋转即为左侧下旋;球向左侧外旋转即为右侧上旋;球向右侧外旋转即为左侧上旋。接发球时,球的旋转方向与自己发球时旋转的方向正好相反。

      1 双方作用力相等和不等时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同类胶皮) 如果你发一个下旋球,对方用和你所发下旋球一样的力量搓球过来,此球应为不旋球;如果对方搓球的力量小于你的发下旋球力量,此球过来略带上旋;如果对方搓球的力量大于你的发下旋球力量,此球过来为下旋球。在对搓(削)中,球的旋转变化为:同等力量变不旋,你大他小稍上旋,你小他大变下旋。

      2 对方用不同方式接球时球旋的变化,如果你发一个上旋球,对方用加转搓或削球接球过来,此球为强烈的下旋球;如果对方推挡过来,则球为稍弱的上旋球或不旋;如果对方用你发上旋球的同样力量拉球过来,此球为不转球,但球速较快;如果对方拉球力量大于你的发上旋球的力量,此球为较旋转的上旋前冲球。有时双方在对推中,一方球拍后仰把球推过去,(这种现象多见于初学者)结果造成另一方推球下网,它是初学者的一种无意行为,实质上它就是推下旋球的动作。有时在双方的对搓中,一方突然搓左侧旋或搓右侧旋,使另一方搓球出左右边线,这实质上就是相当于对方发左、右侧下旋。

      3 对方用新的接发球技术动作对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影响 (同类胶皮) 如果你发下旋球,对方用“拱”的动作接球过来,此球为上旋球;如果用“轻托”把球接过来,此球带有稍弱的上旋;如果你发左侧下旋球,对方用正手“拧”或“撩”的动作接球过来,此球变为右侧上旋球;如果你发右侧下旋球,对方“撇”一板,此球过来则变为左侧上旋。如果发左侧旋,对方接球顺势“摸”一板,球过来带有强烈的左侧旋;若对方“上带”小提,球过来后向右侧拐;如果发右侧旋,对方“上带”小提,球过来后向左侧拐。

    4 对方用长胶接球旋时球旋性能和强度的变化 长胶与其它胶皮有较大的不同,发球基本上不怎么旋,但用长胶接球后,其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正好与反胶和正胶等接球后的性能和强度相反,如用反胶发下旋球,对方用长胶搓(削)球过来,球过来后弹得较高并带有上旋;如果用反胶发上旋球,对方用长胶搓(削)球过来,此球变为下旋。如果你用反胶发不旋球或上旋,对方推挡过来,你再推挡,可能下网。如果对方攻球或拉球过来,你用推挡则球下网。总之反胶和正胶的选手对付长胶选手应反向思维。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