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地乒乓球俱乐部

  • 分享

    乒乓球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老虎打武松 已有 311 次阅读    2012-06-16 06:17
     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中国人的国球。这原本发源于西洋的轻飘飘的小东西居然在中国被发扬光大,成为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在世界上引为骄傲的东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探究其中的缘由,除了中国人数众多,乒乓球场地要求不高,适于中国的大众化体育等原因之外,我觉得另外的一个原因应该是乒乓球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契合。

        乒乓球是一个轻柔的小东西,仅仅靠蛮力是打不好球的。打好乒乓球除了有技术层面的诸多严格要求之外,另外一个根本的要求恐怕就是要将凶狠化为温柔,这种具有内在收敛特征的太极思维方式正是中国人所擅长的。

        中国人对于打乒乓球有一整套非常周密的战略设计。小小乒乓球台看似简单,但真正比赛起来完全是一个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的战场,双方斗智斗勇的程度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战争场景的浓缩。别看选手脸上友好的微笑,但他手下的每一个动作都蕴藏着致命的威胁。发球时的动作极具隐蔽性,但他已经把对方接球的各种可能算计在心。推挡时的轻重缓急,拨拉时的快慢处理,一切全在手腕。“手腕”二字,的确非常生动的说明了乒乓球在中国文化中的某种象征意义。

        别看乒乓球很轻很小,但它其实是很需要体力和脑力的。步伐的移动当然要快,同时手掌上和身体上的千钧重力也要灌注到那个小小的寰球载体中。如果对手之间水平相差较大,根本半个回合都没法抵挡。看对方发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就是怎么都接不住。这就是中国人的厉害了。

        的确,中国人打乒乓球往来的回合不多,不好看,缺乏观赏性。但中国人就这么干,好看没用,没有价值,是绣花枕头,目的决定一切,是为自己打球,不是为他人打球,这种出发点上的人文缺陷与急功近利,表达了中国人心理上和情感上的某种饥渴,放大一点讲,这种通过压抑自我所表达出来的好战与求胜之心,恐怕是中国包括韩国及日本等东亚民族所特具的。所以,看来乒乓球是比较适合于东亚人的。

        让西洋人打不好球的一个致命的原因是,西洋人把打乒乓球作为一个玩法,追求观赏性,双方往来的回合越多就越精彩、越好看。这样,双方为了实现较多的往来回合,在给对方落球时就难免有一定互相照顾的下意识的想法,甚至还有一点惺惺惜惺惺的心理在作怪,这就和真正的比赛相去甚远了。此外,在动作上追求舒展,并不是真正的打球,而是作为一种精神能量的释放方式,疏于理性计算,重在不设防的粗糙的外在表达,这是他们敌不过中国球队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拉丁美洲和欧洲的足球体现了身体的强健和思维方式上的外在性的话,那么,乒乓球是一种收敛性的思维,是化外力为柔道,它将外在的力的刀光剑影全部转换成为内在修为上的丰实慎密。因此中国人特别强调用脑打球,将所有的沉着、冷静、力和心计都全部发泄在这个小东西上了。中国的足球难以应对欧美,但欧美的乒乓球不敌中国,这恐怕只能是一个永远的实在了。

        让欧美人在无奈之余,表达他们窝火的基本方式是:要求国际乒联将乒乓球的尺寸改大一点。现在看来这个阳谋已经部分的得逞了。


    收藏 举报 回复 
涂鸦板
插入图片
  插入   删除
+增加图片 只支持 .jpg、.gif、.png为结尾的URL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