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天地乒乓球俱乐部
-
接弧圈容易打滑?
一打滑就会下网,即使像王会元、施之皓这样已经打到很高水平的横板生胶选手,尽管对欧洲强手的整体胜率高,但从单打上看,比赛中关键时刻这个问题解决得还是不够彻底。
王涛的解决之道 很多人反手击球时,无论来球性质如何,都常常有一个摩擦的动作,而王涛基本就不摩擦,以撞击为主,板形亮一点。接弧圈无非两大要素——
击球时间固定:借力的点基本与球网等高,发力的点约在一个半网高,因为来球在上升期时,旋转没有完全出来,你可以借上对方的力,利用对方的旋转。
把握用力方向:身体含着的劲,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却至关重要。有些人球板都快压到180度了,那没法接弧圈,只能是个个打滑。通常所谓“平球”,我们指的是旋转不强的球,对此几乎所有的横板选手都能发力,这属于基本功,但面对弧圈球时,不少人就抬、就架,而王涛呢?遇到最高质量的弧圈球,他会“飘”一板,与他的快能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并且回球下沉的质量高、运行轨迹比较飘;对于中等或中上旋转强度、弧线稍微高点的球他都可以打,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了,别人往往只能防。更进一步地,有的选手几乎全是消极防御,但王涛是一种积极防御,能够合上来球之力,以借力为主,借力中发力,出手集中,不是 “散”的,虽然自身发力不多,但是出球的速度、力量与主动发力差不多,显示出良好的技巧,这就是反手的高级之处。正反手顾此失彼?
两面反胶的选手,可以在中台迂回,拉加转、打防御,攻守较为自如。而横板生胶打法一旦退到中台,正手问题不大,但是反手的生胶就很难施展,基本只能放弃抵抗了。这种打法的选手,往往反手比较强,都拼命想把生胶的特性打出来,站位就比较近,反手发力比较多,快速球比较多,击球点比较前。很多选手正手的击球动作幅度大,正手站位相对靠后,反手击球点特别前,正手击球点特别后,这就形成了矛盾。
王涛的解决之道 他比较成功地两个点结合到了一块,反手前,正手稍后,我看最多也就差个50公分左右,这样正反手摆速以及技术结构的合理性就可以统一起来。近台快带并不是王涛发明的,在他之前也有,但真正将之发展为一项技术系统和主要得分手段的,王涛还是走在了前面,把近台快攻的速度和意识通过弧圈球反映出来,快攻能在近台强打,转攻在近台还能反拉。
收藏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