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天地乒乓球俱乐部
-
老生常谈:没有专业训练、没有上进意识、仅是为了出汗、没有专业教练和陪练、老啦、手脚僵硬、反应缓慢、时间有限、没有天聪不然早到国家队了、不是搞体育的材料、花不起钱、只是玩玩没有机会练习、已经不错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喜欢自己的套路和特色、业余的无法学专业的、说得好累不继续说了。
这里说一些另类的好不?也就是一些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1, 不是说和专业的比水平(待在下另文分析),而是说,自己和自己比较。比赛的结果往往从来都在张三之下李四之上,无法晋阶,于是好多人索性从换板子胶皮着手,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我的目力所及,进步的空间来说比较显著的几乎没有!虽然说好像比较快了,但是从前赢自己的人开始几分略需适应之后照样面带胜利的微笑!唯一可能有效的,就是怪胶,诸如无海绵长胶等等,确实能够把高手(业余的球路熟练者)打赢,代价是平时太多人不乐意和你玩:在球馆,打怪胶的人(不包括普通正胶)就好像奇装异服着一样,倍受另眼相看。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哇呀,您这种胶咱不会打,请哇!”,就遛到一边找熟悉的对手去了,为何?打惯了反胶咋一打怪胶简直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腻烦透了。当然,其实对于高水平来说,拿怪胶最好打了,因为怪胶通病:难以制造强烈旋转、难以大幅度改变节奏、难以控好球、难以低点强攻、难以搞野、自个儿也是艰难透顶的。这里说的,是如何不改兵器取得显著进步。
2, 进步的定义:得分能力强了两分以上,比如说,原来和张三平均得分67分,现在8分以上,偶然得一局,是为进步。
3, 得分能力的影响因素:当然很多,最重大的:防守全面、进攻锐利、节奏快捷、技术先进、姿势正确、分析头脑。这里面,业余球手的防守一般不错;进攻缺乏手段;节奏很慢;技术落后;姿势错误。总结一下,最主要的原因是:观点不同 业余的观点是把球打过台去,别丢了。而专业的则是:扣死。业余:靠想法,这个球我应该怎么怎么打 专业:靠意识 这个球凭本能必须冲到对方离底线3-5厘米离边线5-10里面的地方,强烈上旋,过网1厘米以内,弧度略偏右上,补底旋,落台以后轴线下沉,造成加速、第二弧线强烈左拐并继续轴线下移变成更多侧旋,造成对方触球后向右上角横飞的效果并且迅速移防到左半台,准备硬冲,因为此球对方回来必然是向右上方的大弧度砸左角,而此时对手因为回球重心完全在左脚,因为旋转强烈必然使大力回超转,后脚后摆,则我在反手位冲对手正手直线不砖快冲将造成对手很大的低球难度,这样下板占据中路沉体严阵以待,对手回球偏高则有机会以全力弧圈冲空当让球儿离开比赛范围。关键在于意识水平。在这里先回顾一些事实:如果爱好者自己想出来的点子,十有八九立马就可以拿分,可是电视上面看到的或者教练教的,就往往只有虚火,真的比赛怎么样都用不上。我们有一句俗话,叫做学者死,听者死,看者生,就是说,盲目模仿者往往只有花架子,算起分来依然;听从教练的教导的后果是自己呆呆的,觉得自己很笨;偷偷地看高手怎么发力处理球往往真正进步,获得对手的赞誉。为什么?
乒乓球如果不是先接受的意识(祖传、从小专业训练),往往爱好者都是在使用自己的成人意识而不是乒乓球专业意识来打球,结果:斯文的人打起球来特别温柔,注重落点;朋友多的人打起球来一般比较凶;精于算计的人打球也深藏不露;懦弱的人没有打球的前途;忧郁的人打球依然受欺负;强者还是很快就占领制高点;高人很快便接触到了核心;但是,仅此而已,他们的水平便停滞了,无法进步了,无法和专业的球进行较量。据我的观察,心思慎密的人打球特别注重触感;思维大气的人特别注意气势;做生意的人注重的是博杀的有效性:结果,不是太粗,就是不够细腻;不是太静,就是太动;不是不是太蛮,就是太软;不是太稳,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乱冲;不是只有小球,就是不会打小球;共同的不足在于,不是精益求精。也就是说,只是在自己的范围里面提炼,不愿意在自己理解的范围以外去寻找输球的答案。而偏偏乒乓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运动,即使你只是拿着横板左拍右拍,经验多了,依然可以让好多不适应的人惨遭厄运的,于是,爱好者等于不愿意否定自己的原来的感觉,而先入为主就是正确概念的爱好者和从小体校训练接受正确意识的专业概念便没有这样的问题,随便就可以把业余的爱好者打得落花流水,因为从他们看来,业余的自己辛苦摸索的道道十分不堪一击,将之浓缩,渗透,加之一正确的着力点和分辨能力,打起来会十分顺手。
因此,本文提出业余球手提高水平的第一个方面的努力在于:否定自创意识,引进专业意识。感觉与触觉 先澄清一点触觉当然是感觉的一部分,我有这个常识。这里说的感觉,说的是球感,而触觉,专门说的是手上对球的感觉。是 乒 感,而不是 人 感,哈哈。
另外规定一个概念,就是从小祖传或者体校正确灌输以下叫做原装,成人摸索叫做自摸。
原装的感觉十分看不起自摸的感觉。我知道打球都是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么!感觉却的确是有差别的:原装的感觉讲究简单、稳定、动作小、简捷、浓缩处理问题;自摸的感觉讲究的是完整优美气势汹汹看似发大力动作复杂套路多变深沉精锐毒辣韧性十足;比较之下原装越来越简、自摸越来越茂盛:)这样较量起来速度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原装的动作固化重复性极好,看到来球的线路基本上回球到台没有什么问题,就敢于以高速度回球;而自摸的动作根本没有多少式样,我的师傅说,业余的未必有什么技术特色,让你失误就是他的得分手段!看多么精辟!在这里要特别鸣谢温师傅的,谢谢!
因此自摸回球的时候十分注重感觉和计算,每一球反复验证的结果严重影响了速度,所以自摸往往会以回球难度来降低比赛速度,多少次我看到初学的体校健儿无法打出速度而不得不跟着自摸的速度而一败涂地。小结一下就原装能够处理的话,速度和力量的优势淋漓尽致,容易把自摸的力斩于马下;而足够刁滑的老波骨凭着纯熟的挡弧圈技术和落点旋转变化一旦可以让对手无法高速进攻,便处处主动。对于业余球,如果一味地提高落点和旋转乃至挡弧圈的质量,而不去:固化动作、学习定式、提高速度力量和稳定性、追求简单有效而不是巨量复杂化,在成熟的原装选手面前始终是无法匹敌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正手攻球每个人都有,自摸的时候十分注重来球的速度旋转落点性质变化,球儿弹起的时候看准第二速度第二旋转第二力度的变化,灵活调整自个儿的力量球拍角度和发力方向全身向前球拍中心对准球心奋力击出,当然还要避免翘肘和击球时板面不固定的毛病?原装的(我自己连业余的水平还没学会只会背诵教程,呵呵)则:
预测:对手的击球意向
预动:提前向对手的攻击目标方向大幅度移动身体
预瞄:找到球儿将要弹起的夹角和变化特点
预击:在对手击球时便全身发力以躯干瞄准遥控手臂手掌手指综合并且逐渐提高速度,在球儿刚到台的时候便掠过球儿落点上方,充分发挥胶面粘性和海绵先软后弹的特性和球板的刚性综合击球的后上方并且保持足够的压力让球始终受到球板的有效控制,让球儿以理想的力度速度角度发出划空之声在与空气剧烈摩擦之中稳稳地从对面球桌冲起。当然里面涉及的要领浩如烟海,凉某不过点滴一二而已。难免错漏,难免错漏啊!
还原:自摸的要么没有还原,要么每球必还原,而原装的则十分注重每一板之间的衔接,还原是动态的灵活的,值得一提的是,自摸往往主动发力还原,而原装的则往往利用身体弹性,放松即自动还原,省力省时间还原效果精确程度都特好。
球感:自摸的往往主要是对于球的来速和自身击球运动速度之间的衔接情况或者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用力分配大小之间的比例情况,有一个小有名气的高手忽然正手无法拉球,后来发现练习练球机的时候为了拉起非常转的机械球加大了手腕的上升摩球,而回来以后则因为摩球过分厉害而减少了腰部配合!原来是有手有腰,后来是光手没腰,自然无法拉球了。仔细观察一下自摸选手,他们球感好的时候都是:对于对手意识非常敏感,身体各部分幅度恰当,主动出击;而球感不好的时候往往身体某部分过分懒惰,跟不上主观意识:结果便球不达意啦。有一个高手告诉我,每当觉得自己球感不好一天,就很少拉球,否则会溴大了的。而专业的很少这种情况,因为原装的球感来自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们内心追求的都是对于整个身体对于整体形势的配合与反应,不会让身体某个部分有单独行动的机会,自然少了无缘无故。
收藏 举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