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俱乐部 - 开球网湖北ChinaTT联盟
-
但是,曼彻斯特之战对萨姆索诺夫的球似乎又确实有很大影响,具体则是表现在球风上。 当我们说A对B有影响时,通常都要找出具体的确切的关联,但问题是,我以下的推理均不具备此条件,因为只是A之后,B明显发生变化了的那种,纯属时间前后问题。既如此,两者是否具有关联性亦未为可知,不过大胆假设是没关系的,反正现在假设也不需要负法律
-
Top 1 钱贝贝 第三届科协杯比赛,我与两个冠军擦肩而过。。。。。 254次访问 女士 * 2 奖励254个金币 Top 2 老徐 总决赛--女杀手吴薇 261次访问 奖励261个金币 Top 3 加减法 豁出去了,来个八卦,关于某世
-
按照主流的观点,比如杨影以及某些资深评论者——能上报纸网站啥的,肯定比楼主资深,他们认为,萨姆索诺夫44届失利,实在是毁了他一生。如果当年能拿下来的话,现在估计成绩会更好,成就会更大。 对于此,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 如果萨姆索诺夫当年拿下了世乒赛冠军,其成绩成就显然大于今天——世乒赛和世界杯的价值差距,我们前面
-
器材那个东西想了解他靠得不是广告和测评,测评多了广告多了自己就糊涂了。而且器材那个东西没有完全适合你手的,买器材不像是买内衣,性能很规整。 先说说高手,高手的话技术特点一定是比较可以的了,而且球友一定很多,试过大家的板子,一定知道自己最喜欢那个,所以本人绝不给高手推荐器材,因为高手没准会在背后骂你二逼。
-
到第三局,小萨已经毫无还手之力,老早就大比分落后,特别是最后几个球,老瓦正手位抢攻直线几乎成了机器式动作,来一个上一个,打一个准一个。最后一球,小萨发球出台,老瓦一板拍死。激动的瓦尔德内尔将拍子扔到空中,然后倒地庆祝。 “啊我们看到瓦尔德内尔非常的激动,他是参加这次比赛中年纪最大的运动员,也是参加世乒赛次数最多的运动
-
曼彻斯特决赛,堪称完美。它充分表现了一个老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小将的经验不足,也完美诠释了神马叫做超常发挥与发挥失常。 对比巴塞罗那奥运会决赛,当年26岁的老瓦与23岁的盖亭(都是实岁)也算是打得一惊一乍,虽然老瓦3:0就取得了胜利,但盖亭给他制造的麻烦实在不可谓不多。 反观曼彻斯特世乒赛决赛,31岁的老瓦对21岁的
-
这是一场经典的比赛: 首先,交战双方是欧洲新老两代的代表人物,属于新旧之争; 其次,两人一个是前三板见长的选手,一个是实力派相持派的选手,属于小球路与大球路的战争; 最后,两人都分别战胜了欧洲、中国的诸多好手而挺进决赛,这又似乎是象征着两位乒坛最高水平的选手之间的争斗——尤其是萨姆索诺夫,一口气战胜了马琳、王励勤
-
Top 1 老狼 11月18日周庄纪实:“天合之作” 284次访问 奖励284个金币 Top 2 老徐 总决赛留照--东邪百态图 241次访问 奖励241个金币 Top 3 转转 华鼎俱乐部赛制综述(征求意见稿) 213次访问 奖励213个金币 领7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
倘若不是巴塞罗那折戟,张继科的奇迹可能在近20年前就被一位法国人所获得,这就是盖亭。 三年内分别进世界三大赛事决赛并获得两冠一亚,如果巴塞罗那奥运会盖亭夺冠的话我完全相信他能够在接下来的1年时间内获得三冠。孔令辉、刘国梁似乎也可能,但他们俩毕竟太年轻,一举拿下大满贯的可能性要稍小——只有92年的盖亭,24岁,和张继科
-
好,让我们把视线放到一个即将诞生的神话的创造者瓦尔德内尔身上。 很难想象一个运动员能像瓦尔德内尔一样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他1983年便杀入了世界三大赛中的世界杯决赛,17年后竟然还能进入三大赛中分量最重的奥运会的决赛,而在此4年后又能跻身雅典奥运会的四强。和他成绩最为接近的当属中国的马琳同志——他19岁便进入世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