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报名参赛,显示已报名。现场查不到,看来下次报名要临近比赛。 陪球友练了练了一会球,观摩比赛到7点多,还是有收获的。
-
1、打球的站位,往往容易站的近,要比习惯站位向后退20CM,接球就比较从容,技术动作有完成的时间和空间; 2、参加了两次比赛,找到了问题和差距,以前常看国家对比赛录像,受其影响,发力过大,本来基础就差,脚不到位,球的稳定性不好,失误多。 通过现场看高手比赛,他们的发力一般在80%,甚至还低,主要在于控制击球的
-
对球板套胶的认识 1、球板不要太硬,尽量选用攻访平衡的球板。我用过的球板都比较硬:用过蝴蝶盖尔盖伊的3+2碳板,斯帝卡黑檀7、CC7等; 2、我感觉好的球板,击球时,能感到板的颤动,当发80%的力量时控球要比较好,发100%力时,板不空;配上套胶后,要能有一定的吃球感觉,接对方的大力前冲弧圈球时,将球板立放,球碰球板后会自然反弹上台离端
-
1、搓球 搓球是最基本的技术,根据来球调节板,搓球时要能发出力、能控制住。 当对方站位较远,搓球要泄一点力,特别是对手要进攻,喂的球短个20CM,对方攻球容易下网,同时,做好防守准备。 搓球要与其他技术组合应用,短的下旋球、不转球以拧
-
第一次打三个组比赛,想必会有精彩瞬间,这也是吸引我参加的原因.赛场见到老狼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你不是不打球了吗?",呵呵,这次是我可是把准备桥牌比赛的同伴忽悠来打球赛了. (一)扫"尘灰",捕"候鸟",斗"蛮牛" 上来打A组,尘灰,候鸟,蛮牛.都没比划过,前
-
中国海绵拍第一人——李博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1月03日14:09 中体在线 丁金铭 1952年在印度孟买举办的第19届世乒赛上,日本人佐藤博治首次使用了海绵球拍上场,采用了远台长抽、以攻为主的打法。在男子单打中连闯六关,成为第一位夺得世界乒乓球冠军
-
昨天参加科协杯,在16进8时打满5局,惜败后来获得亚军的选手。不过,通过比赛,明确了自己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
本页有 1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