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模西博冠乒乓球俱乐部

  • 3
    准备沉下心来就开始磨练正手了。发球机调到下旋,拉100次不失误。之前可以拉到20-30次,自己感觉可以了,现在看来要提高标准,搞100次,向专业看齐,听说专业的都是100次作为最基本的标准。   对我其实挺难的,我的台子右侧有毛病,不定什么时候球由于弹性的原因,刷!球就平着飞出去了,接的时候非常突然。发球机也是年老失修,飞出去
  • 15
    参加了远洋第二次速配团体赛,打的不理想,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技术还是不够精细!   体现在正手方面,虽然练习中成功率还可以,自认为掌握了,其实还是不够!对方一个球过来了,由于技术的原因,心里没底,不像练习时打丢了就打丢了,没关系,所以就患得患失,缩手缩脚,反倒失误频频。   由于练习时一般都是采用大的力量拉打一个
  • 5
    听说微波炉烤东西,吃了以后对人不好,所以上网买了一个小烤箱,效果棒极了。介绍出来让各位球友参考。   拷了几次白薯,定在3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喷喷香,绝对值得推荐。白薯是绿色食品,有助于消除便秘,对于排毒有特殊的好处,养胃!   拷了一次芋头,网上搜搜,没发现烤芋头的资料,只能自己实验了,买了几个小的芋头,别太大
    4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 7
      我最近发现不管是正手和反手,练习的时候如果感觉拍子像勺子一样,成功率就特别高!也就是成功率高的时候,拍子的感觉像一把勺子。任何地方的球可以随便捞起,尤其是近网的球。不知高手是什么感觉,他们对于拍子的感觉是什么呀,鞭子、棍子、勺子,还是就是拍子?
  • 16
             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研究了衔接技术,形成了一个方案,今天正式付诸实施。效果相当不错,如果集中精力基本上能和教练相持,有时打上小十个回合。但我只能坚持到3:3,有的时候8:8。一般是自己太累大脑乱了,要不然真的可以相持下去。 总结:          衔接的方案是正确的
  • 4
    我今天悟出一个道理,羽毛球和乒乓球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高手打起来比较累,初学者打的轻松。原因是这两个项目达到一定水准后都需要大量的移动! 我开始不愿意打乒乓球,就是因为不会打,运动量太小没意思。羽毛球也是一样,只有会打了,跟会打的人打,才体会出羽毛球真的累死人! 所以打乒乓球如何使自己累起来是提高的一个 衡量标准。
  • 9
    跟我最喜欢的羽毛球、足球比较,乒乓球的特性是易攻难守!这个特性其实比较容易被认识,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没有被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进行认识。   足球在后场加强防守,以至于整场比赛一个球也进不去。羽毛球也是一个球打上几十个回合很正常,如果是乒乓球那就会获得观众的热烈掌声了,为什么呢,乒乓球能防守这么多板是多么的
  • 8
    参加了几次比赛,体会出技术不光形似,还要神似! 比如正手攻球,要达到远、近、中,都可以放手进攻,正常发力,而不是为了形似缩手缩脚,实际力度达不到标准。就像书法一样,一笔一划要有力度,收放自如,如果只是描字,最后会贻笑大方的。当然第一步是做到形似,形似后就要向神似努力。 先从正手攻球开始!向高标准-神似前进。
  • 9
    今天下午练了一个小时的球,看见两个教练级高手练球。我观察了一会,终于发现我现在的正手攻球的姿态和感觉与他们基本一致了!   这是多么不容易的呀,通过几年的练习,终于把之前从小"培养"的坏的习惯修正过来,下的功夫真的是太大了!   现在的熟练程度当然还是差一些,再练练就会好起来,正手攻球从短板
  • 1
    北京男团夺冠了,有一个细节我注意到了。   马龙接发球的反手拧有时效果并不好。反手拧回过去的球有点高、慢、不是下旋,对方很容易反拉,拧后反倒被动。后来马龙改为摆短,情况有所改观。   所以比赛不是技术先进就行,还得灵活应用,没有一成不变的灵药。   马龙赢在第二下准备的及时,或者说衔接的
    5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339 1 ...3031323334     直接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