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肇庆鼎湖中乒俱乐部

  • 6
    无机时代的到来,市场上也迎着市场需要推出了很不少的增能剂,尼塔库,典池,海上明月等,价格却在200至400,算起来比较昂贵。对于打普狂的筒子来说,未免有些不奢侈。从灌胶的角度来说,我个人体验狂飙比较难伺候,胶层厚了肉,胶层薄了硬而不吃球,灌胶灌过了,抓球干不好,小球虚。因而及其恼火。而增能剂的效果也却并没那么持久。增能剂的成分就
  • 8
      1988年8月6日,上海《解放日报》体育版刊登驻京记者陆黛写的一组消息:何智丽落选汉城奥运会,第一次揭开中国乒乓球 (微博) 让球机密,从此,中国体育报道走向纵深化。   如今的陆黛,已是上海东方网采编中心总监,提及当年的报道,她说也是妙手偶得——上海体委官员去北京探班,拜访袁伟民、李富荣,她跟着一
  • 3
    个人的一些见解:   在动作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前提下,一般不支持业余选手对自身动作进行大的改动。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机能。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机能、技术强度和调节以及理解贯通机能,甚至于包括天赋。   这个机能,是要靠从小协调性长期训练,有相当训练时间保障,有极高的训练强度作保障的,然这显然不是业
  • 3
      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了好帅的抖动式发球,  真的好帅~~~~      于是,我放弃了自己习惯了3年多的发球方式(其实没啥威力 ),      开始了新的尝试.无数次的观摩(当然还是有数的) ~~~~自己一个人在单位办公桌上不断的模仿~~~,脑子在做梦的时候时常闪现的发球
  • 1
    分享

    谈谈直板搓球

    雷哥 2012-05-05 21:14
      搓下旋球,越来越被很多业余选手认为是被动、过时的技术,实际上正是在业余选手的比赛中,搓下旋球技术往往成为决胜的重要因素。尽管在专业比赛中,这项技术并不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我们还是经常在电视中看见应用这项技术的变化得分的场面。   以下主要是对于业余选手所谈看法:   直板制胜的第一要素:要能搓出强烈旋转
  • 3
    谈基础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创新这篇文章是继《谈基础训练的观念创新》和《谈基础训练的内容创新》之后,对新规则下必须变革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思考。主要是提供给从事乒乓球业余训练的朋友及正在参加业余训练的队员们看的,同时,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来说,也可以作为了解乒乓球训练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帮助。一、要形成以对抗为主的练习氛
  • 6
    分享

    发球机练球

    牧羊人 2012-05-05 07:37
    昨天,拿到speed 600,正手配大巴速度,反手配欧米格2,在发球机试了一下,找找感觉,估计正手换05好用; 重点练习,反手拨球动作,体会找点、击球、发力;练了20分钟;后被朋友叫走。 周末两天又可以打球了,HAPPY。
  • 4
    学会欣赏不规则动作有些球迷朋友问我,在观看乒乓球赛时,往往会发现一些不规则的动作,就是顶尖高手的比赛中也会同样如此,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时,还问我,有些球很难看懂,实力泾渭分明,结果则大相径庭,是不是在比赛中有什么潜规则存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认为,球迷朋友看球看得很认真。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的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
  • 2
    谈运动环节的实际运用我在一篇题为《试论乒乓球技术训练中三个基本运动环节》的论文中,把乒乓球的技术训练浓缩为三个基本环节的训练,现在我把它摘要整理后帖上来,供大家参考。一、三个基本环节的定义判断运动环节是否是主导运动环节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条,第一是环节的运动必须在整个技术动作中起决定的或者是关键的作用;第二,几乎
  • 4
          在斯韦斯林杯团体赛中 "两强带一弱"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未必好打。首先,决定放弃三力,是对三力运动员的不尊重。其次,如果所有的队伍都由两强一弱组成,缺少了三力的队伍您有把握打出好成绩吗?
 16059 1 ...14521453145414551456... 1606     直接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