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老朋友乒乓球俱乐部于2012年1月11日成立
-
新年和春节期间,节日气氛渐浓,为增喜气,决定自今日起对来访者广发红包,每次封10份,每份5个金币。领完后随时补充。我一般每天都会上网看一下,发现领完立即补充。 欢迎来领红包喽!
-
2011年过去了,积分赛挺热闹,没积分的比赛也打了不少,我个人参与了策划组织并作为队员的比赛有两个,一是奔B赛,二是群星奔B对抗赛,幸而得到朋友们的支持,在此谢谢子峰,挑灯,小艾等人的付出。这两个比赛,没有奖品,没有积分,只为娱乐,没有那么多胜负的计较,只是交流,大家玩的不宜乐乎,因此,20
-
乒乓球比赛中的“保”与“拼”------论心态 乒乓球比赛往往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而是心态的较量,这也正是竞技比赛的魅力所在。 2011年,我参加的中老年联谊月赛中有两场球刻骨铭心:一场是与陈福元,五局三胜的比赛的第五局,我9:3领先,另一场我与王占峰同样的是
-
8号团体赛很满意,晚上的聚餐也很happy,谢谢我的队友们,谢谢不良牛陪我练球,谢谢宋晓实大哥很大度的让出台子给我们练球!谢谢诸门的非著名经纪人精心组队!--忘了一点,和小宁的双打一场未败,happy~
-
第一,借力击球练习 许多文章都提到,正手攻球必须借力使力,利用反弹力量来击球。怎样才算是借力呢?听起来容易,但是一上台,身体不听使唤,手臂太早发力,或者,击球点太晚。明明是台内的球,却等它弹出台外才去击球。知道要去借力,身体就是不能配合。我示范给很多朋友看,他们就是看了一百遍也做不出来。原来关键不是他
-
看了张怡宁 的教学片后,其“拉下旋球后转入(攻)拉上旋”的 转换 练习中,似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乒乓球比赛中主要是上旋和下旋两种球,在国际比赛尤其是业余比赛中,经常是从对搓下旋球开始转入上旋球进攻的。由于下旋球与上旋球的 技术差异 是比较大的,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技术在激烈、快速的乒乓球比赛中
-
经常在球馆看到很多球友开始练球,或者练球时间有一段了。但是,打球时不论什么样的来球都用一个动作回击,并且动作很大,没有用腰的感觉。我们知道,根据不同来球的球性,比如是上旋还是下旋,也要调节回击球的动作,或者多摩擦,或者多击打,用哪一方式回击,要因球而异。 第一种情况,来球
-
本页有 1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