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俱乐部 - 香山乒盟俱乐部
-
胜三场输五场,再次输给赵轩颢有些郁闷,输在几个追身长球的回球质量不高,小家伙球没怎么涨,只是关键时候敢于上手很值得赞赏。 C,B组两次输给羽然之家也挺郁闷的,决胜局发球的变化不多且质量不高是主因,发正手位台内小球需要加强旋转。 B组赢的唯一一场是我记忆中第一次打
-
著名的乒乓球教练员李晓东教导我们说:“日常训练要做到四个必须:必须养成盯球的习惯;必须坚持小碎步移动,形成条件反射;必须养成评估每个球得失的习惯;必须进行复合性、综合性的练习,避免线路、落点、力量和旋转不变的机械性重复练习。”他接着说:击球动作有五个存在,击球前都要用
-
转载自 未名 吴大侠作品 第三回 单刀赴会血战太平洋 蔡局一声“好球”,那练球之人转过头来,上下打量了蔡局半晌。当他目光移到蔡局手里 拿着的球拍时,不由露出一些惊异之色。蔡局跨上一步,抱拳道:“兄台,不知小弟可否 向你讨教一二?” 这汉子“哈哈”笑了两声:“求之不得!” 双方摆开阵势,练起球来 。 那汉
-
发球变化偏少,应在力量、落点、旋转上多下工夫。 接发球失误较多,尤其反手位不转、上旋球,正手位台内小球。 回球质量差,回下旋球劈长摆短易失误,易受进攻。 击球下降期过多,失误偏多,进攻威胁减弱,力求多打上升期。 进攻动作太大,回收较慢,导致连续进攻能力偏弱。 生胶、正胶颗粒适应性差。 反手进攻用手腕过多
-
今天临时被领导叫去陪球,按照教练的要求,打上升期,摆短与劈长,但是现在有个问题,就是节奏感尽失,而且失误狂多,跟领导打就是两盘都为发球失误,摆短和劈长失误葬送的,不过没让领导起板,还是有成效的,基本上取悦了领导又锻炼了过程。 然后跟同事打,稍微稳了稳没输。 再就是跟一个生胶导板反手反的球友打了,第一
-
(摘自<<乒乓球技巧图解>>) 采用此战术时,站位偏左角,发球落点以对方左大角为主,迫使对方不能侧身抢攻而只好用反手搓或挤,然后再进行抢攻。同时,要尽量把旋转发足、角度发开,控制对方用拉球回接。只有发足了旋转,才能限制对方的发力拉或使其拉球失误。如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便可以主动反攻或主动
-
现在我出现了这个问题,后天要比赛了,抓紧时间休息。上网搜索两篇肌肉酸痛解决办法,搜藏先。 运动后 如何 缓解肌肉疼痛 参加锻炼后 肌肉酸痛 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3天后才逐渐缓解。如果说, 肌肉酸痛 是由于运动时乳酸积累所致,那么,应该在运动时或运动后即刻达到高
-
题记:好久没记录了,看到好的帖子,珍藏了。 转自某贴吧~~ ⒈ 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⑴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⑵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⒉
-
这是一篇训练日志。 现在我已经初步有了一些还原和连续的意识,但是在打球的过程中还是显得发木和发愣,大脑指挥身体有些缓慢,需要养成习惯多练习成为条件反射。 疲劳的时候球就非常散,教练的原话,现在的体力还真是问题。 要成为高手必须过这一关,打上升期,打前点,今天正手练习还凑合,步伐有
-
本页有 1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而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