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技一:正手突击。这是直板特别是中国直板的一大特色技术,不仅横握球拍的欧洲选手不会也不可能会,就是亚洲日韩选手也因为握拍原因而不曾掌握。因此,这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直板技术。这种技术一般主要用于对付下旋球,曾经一度是中国对付削球的尖端武器。总的来讲,该技术动作小、出手快、突然性强,因而极具杀伤力。技术要领:基本站位姿
-
关于自抛球的练习方式说明 反手挑:离台远,左手在台内40cm处,将球自空中高20-30cm自由下放,同时上步,步法要按标准要求来做。等球在第二跳起的时候,伸右手做挑球动作,还原。以下放球方式一样,不再细说。正反面攻:正常离台,左手在台内10cm处,将球自空中高20-30cm自由下放,在下降前期做快攻动作,还原。拉:正常离台,左手在台内5cm处,将球自
-
说我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么? 刚开始打积分赛的时候定分高估了,总掉分不原意多打,所以社会性比赛成了我检验水平的试金石,去年的联通兵临城下很美好,让我非常期待今年,而且下定决心,和谐杯不得而入,stiga杯没人跟我组队,乒协杯我还没乒协会员卡的情况下,一年一度的联通在沃和同学会的报国杯我必须参加,可惜这个决
-
昨天,奔赴英伦参加奥运会的队伍迎来了第一波出征高潮,乒乓球、击剑、女篮、女曲、网球等队伍同日出发。声势最为浩大的当然是国家乒乓球队,几十位球迷从全国各地特意赶来送行,气氛热烈。 球迷壮行 队伍定在10点出发,一大早,就有球迷来到了运动员们驻扎的训练局天坛公寓外
-
15号在奥体中心进行了是赛区的比赛,约260人参加,据说200人是和平里报名的。小组三局两胜,淘汰赛五局三胜。小组两名出线管饭,没出线的去领衣服。 只记得: 男A第一姚家恒;男B第一无名,第三一暴;女A第一姚红?第二韩巍 ;女B第一赵荟。其他忘了。
-
打了几十年球,攻强守弱,优点缺点同样明显,前些年打球靠着身体,年轻气盛,强拉硬打,感觉还行,战绩也可以。这些年随着年龄增长,精神头大不如前,身体体能下降,脚步越来越沉,进攻欲望越来越不如前,防守不行的毛病越来越明显,攻不动,守不住,赢球就困难了。在加强防守练习的同时,还要恢复体能,加强主动进攻,发挥自身优势,能否积极进攻,决定能否取得比
-
重新认识小碎步的重要性及其运用在各种教材上,说到步法都是从跨步、并滑步、交叉步、侧身步等开始,往往小碎步只在最后几小句。其实,小碎步在运用各种步法中最重要,人们几乎在运用各种步法的前和后,都自觉不自觉地在用,以便使动作自然、协调。说小碎步的用量是每种步法×2,也不为过(个人观点)。 即使在发球后,也是先运用小碎步,为下一
-
细节决定成败,我的经验 1、屈膝不是没有限度尺度的,小动作微曲膝,(这里不细说角度等问题)保证随时蹬地起动,重心的高度可用双脚宽度调整2、重心转移时两膝内扣外张,基本上有点稍内扣3、吊球的重量应该精确,直接影响上台击球手感4、多球供球手法落点和推挡陪练手法落点直接影响主练的手感5、幼儿攻球蹬地转腰的使用比想象的还要
-
关于对不定点摆速练习的解读我关于《 关于多球训练中解决对点等问题的看法》的帖子上传后,不少朋友意犹未尽,还想要我进一步谈谈关于多球训练在内容、方法和训练细节上的一些问题,我估计这些朋友也是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或者是对训练方法有浓厚的兴趣高手。由于涉及的问题较多,也很具体,因此,要全部回答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里想重
-
7月9日,是马琳正式无缘伦敦奥运的日子。日前,在厦门乒乓球 (微博) 训练基地,场馆中央场地摆着两张球台,这是参加奥运的王皓、张继科、马龙专属的。距离中央球台最远的球台,每练一会儿,马琳都会将目光不自觉地投向中央球台,透着艳羡。为了不让自己分心,32岁的他还要和其他队员一样,进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