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谈训练观念与技术教学 乒乓球训练不能单纯的看成是技术训练的过程,不能只重视技术的教学,搞“唯技术论”,而要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一条基本的原则,通俗的讲,就是要让参训的对象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讲解动作要领,明确动作概念
-
关于迎前问题——所谓“迎前”是针对击球时“等球”的现象而提出的改进办法。从字面上可以看出,等球是指击球过程中身体或动作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与球的运行对接起来,出现脱节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动员身体主动参与运动不够,还没有掌握击球的基本规律和特定的节奏、节律要求。对业余球手来说,主要是由于缺乏专业指导
-
发表日期:2011年10月17日 出处:精英乒乓论坛 作者:mcgrady116 编辑:古国天使 有7875位读者读过此文 群聊天时如何挑板是常常被挑起的话题,大家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觉,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点点经验,与诸兄弟共勉: 首先挑选一支底板,看面材的纹路是否均匀密直,这个大家都知道,不多说了。现在林巴和KOTO面的比较多,林巴
-
温故而知新,博闻方强识近几日清理资料,翻出了国家乒乓球女一队1993年冬训的计划。这年,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了全国乒乓球高级教练员研讨会,并以会代训,时间是1个月,主要任务是观摩国家乒乓球队的训练,对国家队的训练提出建议或意见,协助国家队进行冬训,并就训练中的问题进行一些讨论和研究,同时,由国家队的教练主讲,让参加研讨会
-
学会用上旋球制服对方业余球手在比赛中往往喜欢通过下旋球来控制对方,实际上,如果在下旋球不能控制对方的时候,不妨改用上旋球,说不定会取得意想不到效果。我曾写过一篇《高手怕短,低手怕转》的文章,意思是说高水平的选手是不怕下旋球的,他们之间的较量除了上旋球的相持之外,就是接发球之间摆短后的争夺。而对于业余球手来说,胜负主要
-
关于引拍的时机问题这篇文章是我回答痴爱乒乓朋友帖子的回复,与另一篇关于引拍的文章可以说是个补充,现在以《关于引拍的时机问题》为题,转发如下,在此感谢痴爱乒乓朋友。 真诚请教戴临中老师:关于引拍的时机的困惑关于引拍的时机问题,总的来说是近快远慢。所谓近与远是指站位而言,快与慢是指引拍的时机。一般来说,近台引拍是在判
-
晚上带老妈去体总参加乒乐无穷的活动,先陪老妈打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跟一个身材很高的球友练了一会,跟文子大姐打了一会,她的基本功真好啊,正反手都好,特别是正手连续攻和手手正胶快攻。然后跟五零后大哥练了一会,他不太适应我的发球。zball让我跟重庆来的球友练了一会,他横板两面弧圈拉的真好!本来想跟醉爱大哥学习一下,他走的早,没练
-
正手的普狂三不行了,不灌胶就没弹性,很面,似乎到寿命了. 正愁用什么代替狂三,好几块废皮了,不想再买了,再说一茬不如一茬,品控不好. 突然听说了阿波罗,昨天败了一块儿,今天多球试打,哈哈,啪啪的,就是这么脆的味道,正手的感觉又回来啦. 可惜回来经过 阿一 提醒,没试验小球,不过这胶
-
“舍得”一词,人们常说,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太少了,由于不肯“舍”,也就难于“得”。就说开球网上发金币吧,不肯发金币给别人的人,心里就不肯舍,一毛不拔,他以为别人也和他一样抠门,自然也不会去想着别人是不是会天天发金币,心里就没有捡别人金币的概念,所以他就不会得到别人放到网上的金币。道理和逻辑是,他没想过舍,也就不会想过得,进出
-
昨天还是因为打球的原因,跟家里大吵一架,好久不打球憋得难受,打了球就舒坦了,因为事后我就赌气去打球,回来就心情平静了. 因为临时去的,没准备球衣球鞋,拍子也只有一个第三备拍,反手长胶的北美桧木横,9mm太厚了,贴双反简直就能用拍侧停球了,去打了一次直接回来撕掉换成单面长胶. 这次对这个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