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俱乐部 - 天恒乒乓球俱乐部
-
3年前的横滨世乒赛,刚好就在我住的地方附近举行。所以我非常有幸,也是第一次到现场观看了世界大赛,今后我会不定期上传世乒赛时拍下的照片,跟大家分享当时的记忆。 3年前,曾经光芒无限的郭跃,郭焱,开始崭露头角的马龙,张继科,许昕,那个敬业,勤勤恳恳的王励勤,世锦赛单打夺冠之路总有坎坷的马琳,大气沉着的张怡宁,都定格在一张
-
7 月邀请赛,共 39 人参赛, 5 个组,每个组 7-8 个人,每个组的选手水平都很接近。本次由于蒋永才和大施参赛,实际上成了以 1700 、 1800 水平为主的通州的虎狼之师来对两位高积分的选手进行“围追堵截”。。。。从小组赛开始比赛就异常激烈,又创造了很多记录。 以下是在比赛中给我们留下深刻
-
重新认识小碎步的重要性及其运用在各种教材上,说到步法都是从跨步、并滑步、交叉步、侧身步等开始,往往小碎步只在最后几小句。其实,小碎步在运用各种步法中最重要,人们几乎在运用各种步法的前和后,都自觉不自觉地在用,以便使动作自然、协调。说小碎步的用量是每种步法×2,也不为过(个人观点)。 即使在发球后,也是先运用小碎步,为下一7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
细节决定成败,我的经验 1、屈膝不是没有限度尺度的,小动作微曲膝,(这里不细说角度等问题)保证随时蹬地起动,重心的高度可用双脚宽度调整2、重心转移时两膝内扣外张,基本上有点稍内扣3、吊球的重量应该精确,直接影响上台击球手感4、多球供球手法落点和推挡陪练手法落点直接影响主练的手感5、幼儿攻球蹬地转腰的使用比想象的还要
-
关于对不定点摆速练习的解读我关于《 关于多球训练中解决对点等问题的看法》的帖子上传后,不少朋友意犹未尽,还想要我进一步谈谈关于多球训练在内容、方法和训练细节上的一些问题,我估计这些朋友也是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或者是对训练方法有浓厚的兴趣高手。由于涉及的问题较多,也很具体,因此,要全部回答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里想重6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
今年我也成为取衣服就溜的人 全开球网都知道我打球最难,没办法,家庭角力的结果,双打赛也打不成了,只能喜洋洋挑战赛,经过复杂,今天比较忙,回头再续. 可怜天下乒乓人.
-
小梦梦的比赛总结: (点击进入东华乒乓球俱乐部月赛: http://www.kaiqiu.cc/home/space.php?do=event&id=802&view=all ) 对于这次比赛,赛前自己非常想打好,要不也不会在连续两个周三都参加练球活动。周六月赛当天早上还爬起来,上午10点就到了球馆,加练了一个小时。上午主要是跟Victoria
-
月赛掠影: 当天地下二层体育馆有16张球台,太爽了! 好久没来的球友凑热闹,长发飘飘 铁板李 亮哥 和 滨町老邱 在练习中 春水映梨花 和 @四谷 国内来的球友 张颖奇 和老邹 沙漠行者 在练习中 腿 腿
-
最近练习稍多,手感略有恢复,感觉有时候也能根据来球不同进行微调了,那一瞬间的感觉,还真不是一天两天磨练出来的,必须坚持不懈,似乎防守的手感,恢复了三成. 我是直改横的球手,当初直拍时,感觉接发球不错,接过陌生发球几个之后适应了,基本不会冒高和下网,当然那时候的意识也不行,后来改横拍了,刚开始反手基本不
-
在这里,灌下水,浅谈一下业余高手如何进阶半专业,也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水平。何谓业余高手?以我短浅的理解,就是在业余界球手当中,水平属上乘,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气,即与各类业余球手交战的胜率稳定在80%以上。能达到业余高手水平的,必然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发接发都相对较好,进攻有一定的套路,防守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业余高手与专业或半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