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斗牛
已有 629 次阅读 2013-08-26 22:05
金华有两样东西让我忘不掉,一是金华火腿,二是金华斗牛,虽不如金华火腿那样名扬四海,但给我留下的记忆更为深刻,只看过一次,却记住了一辈子。
沈师桥在金华地区四县交界处的丘陵地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村子。斗牛是当地庙会的一部分,刚进入农历九月,大家就为九月十六日的斗牛忙碌起来。斗牛场就设在土地庙后两个山坡间的烂泥田里,这是为了牛在追赶、摔打中不易受伤和伤人。斗牛场有五六亩地大,四周搭有简易的看台,各种商贩、手艺人、杂耍,还有戏班都来凑热闹,场面比过年庙会赶集还大。人们席地而坐,聊天、喝茶、看斗牛。
斗牛开始,锣鼓齐鸣,参赛的牛好不威风,头簪金花,身披红绸,尾巴上插着雉尾,颈下挂着铜铃,每头牛由四个身穿彩衣,头扎汗巾,腰系飘带的护牛壮士前呼后拥地引入斗牛场。护牛士手中都执着彩色绸旗,上面绣着“白虎”、“飞龙”、“金脚”、“铁腿”等牛名,以壮声威。斗牛前各村要抓阄,以决定出场顺序。牛在入场前,主人先要按住牛头,灌下几斤黄酒,此时酒助牛性,奋蹄小跑,像古代壮士骑马横戈而来,威风凛凛。牛进入赛场,要先把披红戴绿的装饰摘去,赤条条的,像日本相扑。两牛接近,牛眼圆瞪,相互怒视,“咿呃咿呃”连声咆哮,蠢蠢欲动。这时一声号响,牛主人迅速避开,两牛低头翘尾,蹬起后腿,弓起腰身,死命角架,杀得难解难分,直斗到沙尘滚滚,粗气吁吁,铁环吊在鼻梁上,直往下滴着鲜血,从场地斗到鱼塘,又从鱼塘斗上岸来,仍不作罢。四只牛角紧紧叉在一起,八条牛腿轮回踏转……
大凡斗牛都会几手“架”、“挂”、“撞”、“顶”、“落头”等技术。相斗时,视对手情况不断变换战术,避实就虚,出奇制胜。因牛性各异,性急的,如程咬金三板斧,恨不能一下致对手于死地;斗智的,不正面出击,瞅准空子贴上去,粘粘糊糊像滚刀肉;善斗的,把全身近千斤重量挂压在对手头上,使其动弹不得,进退两难。一场斗牛,常常是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特别是在双方村民的助威下,不坚持到最后一刻,绝不肯认输。只见胜利者横冲直撞,所向披靡,虽也是烂泥满身,但昂首阔步,哞哞直叫。牛主人先将它牵到河边,洗净身子,然后披戴凤冠红帔,一路丝竹唢呐,锣鼓鞭炮,昂首离去。第二天还要大摆筵席,邀请亲朋好友,庆贺斗牛胜利,全村都跟着光荣吉利。负者血肉淋漓,奔逃窜遁,牛主人更是灰溜溜的,悄然离去。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