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
已有 507 次阅读 2013-12-02 22:57平山堂
天气时暖时凉,给人一种季节的错觉,厚厚的云层中不时地撒下零星的细雨。街道不宽,行人显得有点儿拥挤,道路两旁的梧桐,像张开双臂笑迎宾客的主人,使你顿感到小城独有的殷切和热情。
到扬州的当天下午,在友人的陪同下,我登上了蜀岗大明寺,平山堂便在其中。当我走进那座始建于宋庆历八年的平山堂的时候,便想到了书中描写当年42岁的欧阳修初到扬州时的情景。据说由于这位“文章太守”关心民情,抨击暴敛,所以深受扬州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但他也利用公务之余,喜欢寄情于山水诗酒,广交天下有识之士。平山堂作为讲学、游宴之所,常常灯火通明。其实,欧公并非一味贪于游乐饮宴,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的诗酒太繁盛,山水太迷人,宾客太多情,他觉得这样失常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意志,于是,在翌年三月的一个清晨,他带着一种难言的情由,离开了迷人的扬州小城,悄悄地走向颖州小城。
平山堂并不大,但它的名气却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我立于堂前远望,在视线中没有映现出江南诸山的风物,也没有感觉到“远山来于此堂平”的诗韵。昔日的景观都已随着历史的尘风不再复返,那些只能属于欧公当年释怀山水的独有心情,我们后人是无法领略的。
转身回首,看到堂前紫藤,枝叶繁茂,摇曳多姿,在细雨滋润下显得越发细腻柔情。“欧公柳”在一旁悄悄地看着我,仿佛在向我细语着那段曾经风靡扬州小城的往事。琼花神态安然,静静地立在一隅,在这样的季节里吐出未消的缕缕沉香……
友人说,来扬州最好在烟花三月,那时的柳絮如同冬日里漫天飞舞的白雪,扬扬洒洒,呈现出一派诗意深浓的繁花烟柳的境界。离开平山堂,天色渐渐暗淡,细雨在无风的空气中自由地下落,打湿了我的衣服。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