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乒乓生涯3快乐的乒乓球
1975年春天,我分配到北京友谊医院工作。刚进医院,就赶上医院团委举办乒乓球比赛。我轻松地拿了冠军。在医院地下室的病案室的一个房间里,有一张乒乓球台,它成了医院我们这些爱好乒乓球运动人每天在一起打球的地方。
北京友谊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医院,很多运动员包括乒乓球运动员都曾经在这所医院住院疗养治疗。刚进医院时一次路过五官科病房,看见大厅里支起一张球台,住在五官科病房的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梁戈亮正在和五官科主任打球。我羡慕地欣赏了这个场面。
地下室打乒乓球的声音时常会让住在楼上病房里的乒乓球运动员感觉到,乒乓球运动员对乒乓球的声音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他们会循着声音找到乒乓球室。他们的出现往往会让我们的眼前突然一亮。一天下午,我去乒乓球室打球,进去一看,发现国家乒乓球队李鹏也在这里。这让我喜出望外,李鹏原是辽宁队队员,后进入国家队。与当时的施之皓、黄亮齐名,征战欧洲名声大振。李鹏有一米七五的个头,人长得有些像新疆人,大眼睛、高鼻梁、白白的面庞、头发黑黑的还有些卷曲。李鹏右手直板,打球姿态优美大方。他边和我们打球,边聊天、边教我们、纠正我们的错误姿势。
我细心的观察着李鹏打乒乓球姿势的一举一动,想从中得到收获,还真让我捞着了。我发现李鹏在手不拿拍子休息的时候,右手总是不经意间由下往上转动腕子,转动的角度接近九十度直角。我心里就开始琢磨李鹏的这个九十度角转动腕子的动作,苦思冥想整整琢磨了一个星期后,突然脑瓜里灵光一闪,我明白了。这是一整套反手台内击球的动作。我立即把想法拿到球台上实践,结果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样。从此我反手击球动作有了极大的改进,由用小臂击球改为用手腕击球。这成为了我赢球的法宝。从模仿王家声的正手攻球,到学习李鹏的反手台内攻球,奠定了我左右开弓凶狠打法的风格。在医院里,球友们对我的这种凶狠打法,干脆就叫甄伟风格。
还有一次,国家乒乓球队的郑怀颖、林美群都住在医院。她两人有空就经常到地下乒乓球室来一起打球。我们也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常与她两人打球。郑怀颖不太爱说话和蔼的面庞总是有些羞涩。林美群爱说话,典型南国美丽秀气的姑娘,水汪汪一双大大的眼睛就像王勃神来之笔下描绘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绝佳的俊美。郑怀颖打攻球,林美群打手球。两人在不大的乒乓球室里一攻一守,结果林美群的拍子一下子磕在墙壁上,竟然拍把磕折了。林美群拿着磕折把子的球拍,非常心疼的说道,这是把菲律宾木的牌子呀。
林美群看到我的拍子上面的反胶胶皮已经老化了,对我说,我送你块胶皮吧。
第二天是个星期天,我在医院花园里溜达,初夏的上午天气晴朗,蓝天白云温度宜人。在一棵大树树冠庇荫下的座椅上,我看见林美群和郗恩庭坐在那里,林美群和郗恩庭的爱情故事我也是有些耳闻。听说当初郗恩庭想追求林美群,队里的队员对郗恩庭说,你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郗恩庭说,我就是要吃天鹅肉。又听说林美群讲到,嫁就嫁世界冠军。结果郗恩庭就是在三十二届南斯拉夫世乒赛上获男单冠军。结果爱情对这一对乒乓情侣来讲也就如愿以偿了。
林美群看见我,就对郗恩庭介绍我,其实我与郗恩庭早就见过。林美群要郗恩庭找一块反胶729胶皮,她要送我。结果第二天当我见到林美群时,林美群笑眯眯地递给我一块红色的729反胶胶皮。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林美群,但郗恩庭倒是经常见面。郗恩庭和林美群生的姑娘,叫郗倩,在北京乒乓球队。我经常在北京队球馆里,看到郗恩庭教郗倩练习乒乓球。要不就是郗恩庭和黄亮两个人在一起练球,黄亮那时已经不打球了,自己做生意。练球时,在旁边的球台上放一个大哥大。那是八十年代,砖头般的大哥大很是显眼。今天想起来三十多年过去了,黄亮也已经不在了。
世界冠军郭跃华住在我院疗养,在我院实习的第二医学院学生把住院的郭跃华接到学生宿舍四楼的乒乓球室打球。和郭跃华表演的是第二医学院的学员叫郑新效,其父是黄埔五期原国军中将郑庭笈。郑新效的球打得非常好,直板正胶,是原北海体校的乒乓球学员。郭跃华穿着一身病号服,脚下蹬着一双拖鞋,随手接过一个学员递上的一块拍子,就和郑新效乒乒乓乓地打了起来,开始郑新效还能接住郭跃华打过来的的球,不一会郭跃华比较适应了,手上有了感觉,出手球的旋转就开始发飙,郑新效就有些难以招架了。郭跃华直板正手弧旋球是郭跃华横扫世界乒坛的利器。这不,郭跃华轻舒臂膀转腰稍稍发力正手拉出一板弧旋球,落在郑新效的台面上,郑新效跨步上前欲将球挡回去,无奈郭跃华拉出的弧旋球旋转太强,郑新效的球拍刚接触到球,就被强烈的旋转冲了个大马趴,整个人跌倒在地上。第二天,我碰到郑新效,郑新效对我说道:人家郭跃华住在医院,咱和人家打球,意思一下就完了,没必要较真吗。你看我昨天那个大马趴摔得那个样子,就好想要跟郭跃华玩命似的。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个意思。郑新效是个非常正直有才华的青年,后被北京市卫生局看中培养,当了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后来去了美国,后来我就再也没有见过郑新效。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