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长胶的选择及打长胶的感受
已有 688 次阅读 2016-02-17 14:34
最近无意中碰到多年未见的一朋友,说起小孩,没想到他的小孩是乒乓球高手,自然相邀打两盘,当然是我找人虐自己,输的妈都不认,但很是开心。这样的球不能叫比赛、切磋、学习,没有可比性,感觉就是感受,体会一下高手的旋转、球速和稳定性及精准的落点,也使我对胶皮及打长胶有进一步的认识,无怪乎职业球手中长胶只能充当削球的角色。
先讲胶皮的选择,大家打长胶大部分都是冲着“怪”去的。第一种,怪的彻底。追求回过去的球最好一下“怪”死你,喜欢这类“怪”的都是选择单胶皮大、长颗粒,打法多以站近台磕磕碰碰防守为主,回球自然慢些;第二种,激进派,讲究进攻才是硬道理,要走出“怪”圈但又不失为“怪”,喜欢这类“怪”的一般选择都有一定厚度的海绵及小和中长颗粒的胶皮,这类胶皮回球有点速度又有点“怪”,打法可以“全面”些;第三种,为职业削球手出的胶皮,颗粒大点点,海绵厚点点,长度中点点,这样的胶皮稳定性好,削出的球很转,怪异性差点,用于攻球也可以。
再讲一下打长胶对高手的感受,分两种,一种叫“悲哀”,另一种叫“乐呵”。先讲悲哀吧,那是永恒的,被两个大角的拉、拉、拉,接着就歇菜,按贴胶皮的种类及打法,本人感觉歇菜的顺序也是1—2—3种,电视上看到的一般都是第三种,最能坚持了。为啥呢?长胶性质决定了回球的速度慢,旋转稳定(想转也要靠人家),持第一二种胶皮或非削球打法,退台长胶无用,靠怪异和进攻难以制约高手,因为还没等对方失误就已经被拉死,主要是相持能力和攻击能力有限,才是致命的缺陷,想想连搞怪的祖宗蔡振华,在换成两面不同颜色的胶皮后,都黯然退场,就可想而知。个人感觉选择上两种打法基本走不上职业高手的道路,特别是男选手,当然现状也是如此。高手对决取胜的主要因素体现在高速、高旋转下稳定的相持能力,而不是在“怪”和“慢”的节奏变化上,第三种的削球打法能生存的原因大家都看见,不论近台远台,防守稳健!正手的进攻也犀利,有极强的相持能力,还有快速的攻防转换,变化丰富,但就这样,能站在高手林立的舞台上,也是寥寥无几,当然与少人选择学习此打法也有很大关系。再讲乐呵,能在高手那得个几分,能在同类中得到赞许,能在球友中得到难受,就挺好挺好的啦,抛开胜负不论,出汗锻炼,聊天聚会,也是一大快事。
本人球技有限,水平很一般,感觉来不及跟上又急又快的弧旋,多则挡上两板,少时连球都没碰着,能得分还是对方敷衍得来的,发表上述调调,纯粹有感而发,观点若偏激片面,也请大家谅解,在此献丑啦,不过长胶还是要继续玩下去的。
先讲胶皮的选择,大家打长胶大部分都是冲着“怪”去的。第一种,怪的彻底。追求回过去的球最好一下“怪”死你,喜欢这类“怪”的都是选择单胶皮大、长颗粒,打法多以站近台磕磕碰碰防守为主,回球自然慢些;第二种,激进派,讲究进攻才是硬道理,要走出“怪”圈但又不失为“怪”,喜欢这类“怪”的一般选择都有一定厚度的海绵及小和中长颗粒的胶皮,这类胶皮回球有点速度又有点“怪”,打法可以“全面”些;第三种,为职业削球手出的胶皮,颗粒大点点,海绵厚点点,长度中点点,这样的胶皮稳定性好,削出的球很转,怪异性差点,用于攻球也可以。
再讲一下打长胶对高手的感受,分两种,一种叫“悲哀”,另一种叫“乐呵”。先讲悲哀吧,那是永恒的,被两个大角的拉、拉、拉,接着就歇菜,按贴胶皮的种类及打法,本人感觉歇菜的顺序也是1—2—3种,电视上看到的一般都是第三种,最能坚持了。为啥呢?长胶性质决定了回球的速度慢,旋转稳定(想转也要靠人家),持第一二种胶皮或非削球打法,退台长胶无用,靠怪异和进攻难以制约高手,因为还没等对方失误就已经被拉死,主要是相持能力和攻击能力有限,才是致命的缺陷,想想连搞怪的祖宗蔡振华,在换成两面不同颜色的胶皮后,都黯然退场,就可想而知。个人感觉选择上两种打法基本走不上职业高手的道路,特别是男选手,当然现状也是如此。高手对决取胜的主要因素体现在高速、高旋转下稳定的相持能力,而不是在“怪”和“慢”的节奏变化上,第三种的削球打法能生存的原因大家都看见,不论近台远台,防守稳健!正手的进攻也犀利,有极强的相持能力,还有快速的攻防转换,变化丰富,但就这样,能站在高手林立的舞台上,也是寥寥无几,当然与少人选择学习此打法也有很大关系。再讲乐呵,能在高手那得个几分,能在同类中得到赞许,能在球友中得到难受,就挺好挺好的啦,抛开胜负不论,出汗锻炼,聊天聚会,也是一大快事。
本人球技有限,水平很一般,感觉来不及跟上又急又快的弧旋,多则挡上两板,少时连球都没碰着,能得分还是对方敷衍得来的,发表上述调调,纯粹有感而发,观点若偏激片面,也请大家谅解,在此献丑啦,不过长胶还是要继续玩下去的。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