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再回首乒乓快乐时光

已有 159 次阅读    2017-02-23 18:46   标签乒乓 
再回首
                      彭正辉

      "乒乒乓乓"、"嘻嘻哈哈",每到业余时间,我们单位的"乒乓球活动室"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几百平米的大活动室,十一个大窗户,几十盏灯,几十架电扇,四张球桌,几十张座椅,球室的条件空前地好。球友们的热情也高,球室里常常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反胶、长胶、正胶、防弧胶,百花齐放;直拍、横拍,各霸一方……


      然而,当初乒乓球活动室刚建立时,却不是这样。
      那时我们一群人三十出头,正是热情翻涌,精力有余的时候。恰逢局里要举行乒乓球比赛,单位仓促中成立了"乒乓球活动室"。
      那是一间平房一一废弃的舞蹈练功室,高大发黑的人字形瓦片屋顶,破烂陈旧的木制天花板,支离破碎的窗户。房前高大的樟木掩映,屋后成排的职工宿舍遮挡,房里昏暗阴凉,还好两面安装在墙壁上的大镜子,使球室的空间好像翻了一倍。
我们兴高采烈地搬去屋里多余的杂物,支起两张旧乒乓球桌,保留了两个沉重的木头柜子放用具,两张条凳供休息。
也许因为是新鲜事物吧,大家活动的热情特别高。每到业余时间,球室里便挤满了人,你一局我一局"抢皇帝"轮流打,整个过程以娱乐为主。打球的人,边说边打,甚至说的话比打的球还多。边上的人,时而赞叹,时而调侃,时而鼓励,时而打击,兴之所致,随口道来,无拘无束,也无人在意。间或也有时事评论,花边新闻,人物逸事,甚至是胡说八道,胡诌乱编。总之一个个都是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偶尔碰到接连的大雨,球室的破旧瓦顶便会漏下雨来。雨水沿着天花板纵横行进,然后从裂缝处一滴一滴"吧嗒""吧嗒"落下来,落到地上,这里一滩,那里一滩,形成条条沟壑分头向低洼的地方流去,流向门外。但即使这样,球友们仍然不向老天低头,不放弃锻炼的机会。雨水滴到球桌上了,就把球桌搬开来打,竖着摆会滴到水,就横着摆;中间摆会滴到水,就摆旁边。甚至有时候墙壁顶脚跟,球桌拦大腿,同事们在夹缝中,在横流的积水中,在涕泪涟涟的滴水中,穿着雨鞋也要坚持打。风声、雨声、球声、欢笑声,如协奏曲,冲破屋顶,穿越云霄,直达每个人快乐的心底。
      记得有一天傍晚,大家练球的兴致正浓,突然眼前一黑一一停电了。斜阳早已下山,屋里一片昏暗。工人在外抢修电路,大多数球友,打一打看不清楚,就都回去了。我戴着一副近视镜,在昏暗中,张大不争气的双眼吃力地寻找乒乓球的踪迹,也终于败下阵来。可是昏黑中,仍然有两个矫健的黑影在球桌前摇曳,无畏惧黑暗的侵扰,目光灼灼,腾挪跳跃,顽强地左右击打,"乒乒乓乓"不绝于耳,直到屋里完全漆黑……至今想来,仍自愧弗如。
      那时大家的水平还在最初阶段,主要是削球和快攻,没有拉球,更没有弧圈,只有直拍没有横拍。但那时却是大家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光……
      在平房打了一年多,单位搞基建,要拆平房,"乒乓球活动室"搬到了食堂背后的废弃的地下室舞厅里。
新球室门窗破烂,阴暗又潮湿。周围是茂密的树木掩映,常常有球从窗洞飞出,落到一个杂草丛生封闭的小花圃里去,后来从中找到了二十几个球。屋顶上有许多吊灯,基座里生活着一窝一窝的燕子,常常有鸟屎滴落在球桌上。打到了鸟屎,球弹不起来,大家笑称为"走了鸟屎运"。球也常常会打到灯里去,有一次,从一盏灯里就掏出了十个球。由于阴暗潮湿,地上脏,打的球也就变得很脏,被同事们笑称为"黑球"。打完球,大家常常躲在破烂的窗户下吹风,侃大山,号称"吹空调"。
      尽管条件艰苦,但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单位的乒乓球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全局竞争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团体第四、第三的好成绩。
      后来旧舞厅拆除,"乒乓球活动室"就搬到了现在所在的新食堂二楼。
      蓦然回首,往事如烟。过去的一切,因岁月的尘封,变得愈加朦胧而美好,越发令人留恋起来……
乒乓— 彭正辉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