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岁月积淀铸就乒乓内功

已有 114 次阅读    2017-04-12 14:59   标签乒乓 
岁月积淀铸就乒乓内功
乒乓网  姜武
    今天,有幸参与了我们教育系统和钢铁公司的一场友谊赛,积累了比赛经验的同时,也又结交了钢铁公司排名前十的几位球友,实在是个非常愉快的周末。
    简单介绍下对方三位球友,球龄都在几十年,而我球龄三四年。一号直板倒板,正反反 长,二号三号,都是直板弧快打法。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不是比赛的胜负,而是他们从容的脚步,犀利的进攻,铜墙铁壁般的防守,让我疲于应付,明显实力不行,先说和对方一号,那娴熟的倒板,本身长胶控球已炉火纯青,再有反胶结合长胶正手极具威胁的进攻,而我两面弧圈打法,在接发球和防守上面明显不行,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乒乓球技术的“厚度”,光看动作,他们对我大加赞赏,但毕竟功力尚浅,攻防转换间总也失分连连。二号虽然反胶,但也拥有着出色的攻防能力,乍一看,还真看不出有什么高明的地方,正手弧圈虽然腰部发力充分,明显大臂主动参与过多,很难有连续进攻,但是实战中,人家一板爆冲,很少能防回,有几个正手直线爆冲,出球势大力沉不说,就说落点,全压在白色边线上,根本防不到。一看都是高手。
这让我想起了网站中有太多球友有着练球的困惑,比如:
    网站这些提问帖子,乍一看,好像是技术问题,其实更多是练球时间短,功力不到,再个三年五年,其中的疑问不用解答,也能融会贯通了。当然我们不想花那么长的时间去练内功,总想用个一年半月,取得乒乓技术的大成,这样的心理能理解,但乒乓球在中国有着那么好的群众基础,乒乓技术也可以说是博大精深,有时一个小细节,可能就让你提升一个档次,但要想技术精进,还需有着扎实厚重的打球基础。
    现在回想我们的比赛还是有一定趣味的,是两种业余乒乓球的路子,我的对手,一般都是无师自通型的,靠着多年打球经验,练就了过硬的本领。而我,成长迅速,虽然短短几年,也算有所小成(自夸),这就是很典型的问题,想速成,就需要有专业的训练路子(我是仿专业练习的路子,身边没有专业教练),没有条件,坚持打下去,打个十年以上,照样也可小有成就,那种野球党虽然不能说有多大发展,但超好的手感,也足以让他们笑傲业余乒坛。
    这就是乒乓球的魅力,不分老少,不分男女,都可以感受进步的喜悦,同享乒乒乓乓之快乐。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