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非危言耸听,中国的乒乓球人口在减少
已有 158 次阅读 2017-07-16 09:15本文转自头条公众号《柯南话乒乓》,本人倾心之作,现发布于此,以飨乒友。 中国的乒乓球人口有多少?这个还真的很难说。在刘国梁的微博上,刘指导曾谈到全国专业选手2000人,业余体校30000人,这两个数字应该是比较客观的。每周打两次以上,每次一小时以上的约有8300万人,这个数字就很难考究了。 ![]() 乒乓球自从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极大提升了刚建国不久的国人士气,容国团的一句名言“人生能有几回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已经超出了乒乓球的本身。后来中国在乒乓球项目上屡屡夺冠,在国际上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加上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等等,乒乓球成为了我们的国球。 ![]() ![]() 那个时候,我们经济是落后的,老百姓没有太多的娱乐项目,乒乓球对场地条件要求不高,自然而然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水泥台子,红砖做网,都能打上半天,笔者小时候也曾在这种水泥台子上打球。课余同学们操起球拍,围着水泥台子打的不亦乐乎。人多了就实行“挂号”,即刚上来的要和守擂的先打一个,赢了才能继续打下去,输了就下去换另一个,人多了还实行5分制、11分制等(当时规则还是21分制)。球拍当时也都是简陋的成品拍,根本没见过什么斯蒂卡、蝴蝶等品牌。那时电视还很少,也都是在报纸上广播里了解到江嘉良等的名字。大家也都是野球手,当时也不懂什么是弧圈球,但每个人似乎都会打几下,周末常常围着水泥台子泡上半天。据说我们的徐寅生主席小时候也是在这种水泥台子上打过球的,后来成了世界冠军、国际乒联主席。 ![]() 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打球的条件也逐渐提升了,有了标准的球桌,装备也都上去了,业余爱好者也都是动辄千元的球拍,专业的球衣球鞋。但是水泥台子目前已经很少见了,即便在欠发达的农村,乒乓球的爱好者变少了。到球馆发现,打乒乓球的中老年人居多,孩子们当然也有,都是接受相对专业些的训练,纯粹的野球党变少了。当然,这和社会发展进步也有很大关系,家长让孩子学特长有很多种选择,比如乐器、舞蹈、棋类、游泳、跆拳道等等。乒乓球由于相对需要技术,没技术的打起来没意思,所以笔者的一个同事曾经说打乒乓球出不了汗,只有捡球的空,所以他就去打羽毛球了。 ![]() 即使是专业的比赛,看球的观众也很少,笔者曾经看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外面卖票的都是拿赠票随便几十块来换钱,场地里面观众也不多,前几年还曾经出现过乒超比赛的看台上仅有一个老头啃烧饼的新闻。里约奥运会后,乒乓球红了,张继科通过参加综艺节目积累了很高的人气,加上刘国梁处心积虑的推广,乒乓球受到了不少人的瞩目,尤其是众多的迷妹。但这对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打乒乓球又有多少益处呢?好多迷妹是冲着人来的,根本不会打球,也不准备打球。 ![]() 总之,乒乓球的人口相比过去是减少的,这是经济发展、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当然这也不会改变我们乒乓强国的地位,因为只是乒乓球总人口而言,就乒乓球的专业训练来说,我们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我们的专业水准仍然会屹立在世界之巅。 |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