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教学片
已有 296 次阅读 2015-11-29 21:28戏说教学片
变幻巧克力
乒乓球教学片不少,目前看过的,有蝴蝶公司拍的孔令辉视频、STIGA拍的国青系列、北体大唐建军拍摄的、北体大赵霞拍的、CCTV拍的《打好乒乓球》、柳天杨的九级系列、双鱼拍的国手系列、郭湿父的全民学乒乓等教学片。我很喜欢乒乓球,也很喜欢这些视频,反复看过很多次。反复看过,前后比较,我觉得这些片子或多或少存在些问题,难称十全十美。
难道拍一个好的教学片,真的这么难吗?好的教学片,应该具有什么优点呢?我觉得应该有:
1.拍摄技术。这个是第一位的,爱好者必然会反复仔细观看视频,如果拍摄本身出了问题,就成了无法弥补的硬伤。重要元素包括:画面质量、色彩、构图、多角度拍摄、慢镜头等。
2.教学理念。必须明确教学对象、目的和方法,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拍摄计划、示范者、教学进度和讲课内容。
3.后期剪辑。口语讲解、示范动作、典型案例如何结合,关键就在这里。
下面是吐槽时间。当然,优点也是会说出来的,嗯,如果有的话。
一、先吐CCTV《打好乒乓球》。
第一,恼火的音乐。当年守在电视机等候时,那刺耳的开篇曲猛然就蹦了出来,狼都招来了……我立刻手忙脚乱去关声音,然后还要等半天才能看到老张的脸,然后又是技术介绍什么的,总之,音乐太闹,片头太长。
第二,坑爹的慢动作,正想仔细琢磨呢,结果画面一会变一个,一会扭一下,炫耀高科技呢?我抓狂了你知道不?
第三,混乱的教学安排。什么找个横板削球手教练来示范进攻技术啊,结果反手弧圈技术又换人啊,正手位拉球讲半天,反手位又继续讲,简直让人怀疑有人在混盒饭,露个小脸。
第四,灰暗的画面。在那么大的运动馆拍摄,难道不知道要加灯光吗?画面整那么灰暗作甚,难道不知道我在手机上看的很吃力吗?远镜头和近镜头,有吗?有,长镜头让我看不清动作,近镜头让我看清了脸上的胭脂。
第五,模糊的教学理念。课程安排是从入门到高级,但是对高级技术的讲解不够深入细致,针对业余问题的讲解不足,也没有讲实战技巧。简单说,是专业的看着多余,业余的看不明白,正学球的小朋友不用看。
优点:课程安排是从入门到高级,每个环节都有讲解,系统性好,足够权威。因为期待比较高,所以失望会比较多。张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博士,他的理论水平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能看出是个乒乓球高手,技术动作非常规范,比孔令辉和刘国梁的动作正规,这是他的优点。
二、唐建军教授的教学片。
第一,可怜的拍摄技术。有过慢镜头吗?有过切换吗?好歹给个侧面吧。画面质量也很一般。
第二,想到没做到的教学。老唐的讲解本意针对业余,但是对业余关心的问题,还是不了解,讲不透,相对他的北体大教授身份而言,有点可惜了。
第三,糟糕的剪辑。有吗?真没有。好歹来个提纲吧,给点文字吧,划个重点吧,我听力不好的。当时拍摄这个片子的时候,没有申请专项资金吗?好歹多投入点,加点音乐吧,给点特效吧。
优点:画面简洁,动作耐看,讲解较好。考虑到其大学专业教学的背景,所以我对他的期望很高,相应的失望也不少。唐是中国第二个乒乓球博士,确实是一个有料的教练,他从一个省队运动员,到198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法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获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注意到他获得了清华大学法学士学位,这是一般的运动员根本无法做到的,所以牛逼,教的虽然很浅,但也算到位,可圈可点。
三、北体大赵霞的教学片。
第一,很业余的拍摄场景。背后是绿色的丛林,白色的罗马柱,打猎还是打球啊?实木复合地板,是在家里拍的吗?这打球条件……难为你了,赵姐,还模仿了我等业余的打球场景。
第二,寂寞的人儿不说话。赵姐,怎么全是你在说话啊,那个横板帅哥说过一个字吗?同为教练,他和你出现在同一个镜头过吗?横板教练说横板,不是很天经地义吗?
第三,讲解不够、剪辑不够、针对性不够。考虑到赵霞的身份、资金实力、教学经验,这个问题可以跳过。
优点:整体性好,内容有体系。因为期望不高,所以实际惊喜较多。
四、柳天杨老师的九级系列
第一,单调的拍摄。有过不同拍摄角度吗?依稀有。柳老师,你让我们明白了--简约的极致就是简单啊!
第二,糟糕的剪辑。为神马教学内容是横板前冲弧圈,但是跟了个马林的侧身爆冲,被爆的还是王大力?这让王励勤情何以堪,简直是蔑视了蔡局长孔指导等横板前辈,激怒了张继科马龙小胖等横板后辈,即将倒霉的是无辜的许昕之等直板辈。技术要领倒是不错,可为啥内容还是滚动的,难道视力不好的就学不好球?还加了“温馨提示”,依稀有在火车上看见谨防小偷的错位感啊。为神马示范动作顶多3遍就切,以为我们都是过目不忘的天才啊?
第三,平凡的示范。主要是那个示范反手拉球的男学生,动作实在有点僵硬。
优点: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在体系上有创新,讲解深入,有实战技巧。推荐。
五、双鱼教学片
第一,拍摄技术一般。老国手的技术没的说,但是拍摄的角度略微单一,缺少侧后的角度,背景有点花,双鱼挺显眼。
第二,场地很一般。狭小的蜗居中,王励勤大长胳膊大长腿的,贴着墙侧身爆冲,我真心怕嗑坏了球拍啊。对了,估计拿的是双鱼的球拍,不是OC,嗑断了直接换新的。
第三,剪辑一般。几乎就没有剪辑,没有文字,有点受不了那个女解说的声音,依稀有听到了“长··江··防··线··固··若··金··汤··”的赶脚。
第四,定位有点乱。直接拿国手示范,是给谁看呢?给体校的小孩子还是业余?起点相当高,落差相当大。
优点:考虑到拍摄的年代,企业实力和器材条件,这些片子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老国手的技术内涵,就是有点像纪录片。慢镜头不错,重复时间较长,我很推荐。我觉得最好的是其中的乔红教学片,从基本功一直讲解到技战术,很棒。
六、红双喜的宣传片
第一也是唯一,分明就是蹩脚商业宣传片啊。王大力拿着红双喜说用了红双喜,比赛就是灵。额滴神啊!红大妈,你踏错节奏了好不好!早8年在大王的上升期拍还差不多。现在好,你拍完了,大王退役了,不懂的人还以为是拍子给害的呢。
不过,红双喜最近几年拍摄的马龙系列,还是很不错的,系统性好,拍摄技术好,剪辑好。但是目标不明确。
当当当!!下面是外国货了。
七、蝴蝶和尼塔库拍的孔令辉系列
就我知道的,前后有3个版本,孔和蔡的,孔和阎的,孔和张的。主要说第一和第三版吧!
第一,赤裸裸的商业片。从衣服到球拍到裤子到鞋,能带蝴蝶LOGO的缝隙,一个不拉下,看完这片子,不买个蝴蝶板都不好意思。
第二,教学理念有点混乱。前后2个教学片形成了重复,教学重点不突出,技术细节也不够,不知道是拍给谁看的。
第三,编辑不够好。对安排的技术示范,最好有个文字提纲。对案例的选取,有时候与主题的联系不够紧密。
优点:拍摄水平、剪辑水平不错。尤其是第二版,其教学安排很不错,可以作为这方面的范本。
另外,有个算是缺点的优点—第二版中孔大大的态度似乎有点闲散,站的比较直,有的技术没有展示出最好的一面。这个事情算是视频中技术上的缺点,优点是--视频是给日本人看的,让他们学去。好乱的逻辑啊。
八、STIGA拍的国青系列
第一,教学太硬朗。好家伙,上来就是国青,玩的都是高档技术,真真高大上啊!!我等初学,看完了都不知道该是困惑还是明白。还是找点基础的看看吧。
第二,拍摄有点单调。角度有点单一了,出球的效果也看的不是很清楚,尤其是看不见步伐。对了,看不见步伐,难怪他们打不过我们。
优点:简单说,就是加强版的双鱼教学片,拍摄器材和技术更好,乒乓技术更现代。技术讲解很不错。
九、郭湿父的全民乒乓球系列
单独把这个视频拿出来说,而且是在最后,其原因很简单-----最用心。
一视同仁,所以先吐槽。
第一,不够系统。相对于CCTV《打好乒乓球》,拍摄者更多的考虑了业余者的大路性问题和时尚热点,重点讲解了一些主要技术,所以显得对相关技术的讲解不够,整体的系统性不够。不过其实可以考虑先拍摄主干,再延伸做重点讲解的。
第二,拍摄条件有限。相比于国外的教学视频,郭湿父的拍摄地点多变,有些场地明显不适合乒乓球运动。所以画面的美感,整体的专业性,以及权威性,就显得略微薄弱,比不过外国大品牌的视频。
第三, 颜值不够。这个不解释!
优点:
第一,真的很用心!!!!!郭湿父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认真琢磨了业余者的需要和心态,视频的很多方面都得到业余者的好评。态度决定一切!
第二,创新性的拍摄方法。包括,演示横拨时,从前、侧、上多个角度拍摄,而且还引用了数值来描述,以及纠错讲解,真的很解渴。
第三,剪辑很好。图文并茂,讲解到位,这个很难得,也很值钱。
第四,教学理念。定位很清晰,就是针对业余,从看似垄断的乒乓球市场上切下一块自己的蛋糕。
总评:创业艰难,用心图进!!考虑到拍摄者的创业艰苦,执着坚持和用心态度,必须给高评好评。
总之,中国拍的教学片越来越好了,在拍摄技术、后期剪辑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但是与国外还是有差距。但是在教学理念上,优于国外。可惜,前两项的硬伤拖低了整体得分。
不信我们拍不出好的作品,只要我们态度端正。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还要更细心一些,更用心一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