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削球技術動作的要點

已有 370 次阅读    2017-01-04 15:00
 削球技術動作要點

 

乒乓球削球技術以柔克剛、動作舒展,有一種獨特的美感,是乒乓百化園中的一朵奇葩因擊球時間遲、球運行弧線長、球速慢而使削球技術比較穩健,受弧圈球的強烈上旋衝擊給削球帶來一定困難因此,現代削球與弧圈球、正反手攻球結合,運用旋轉和落點變化,製造機會反攻。

將按削一般拉球(正手削球、反手削球)、削追身球、削接突擊球、削接加轉弧圈、削接前沖弧圈球以及反膠與長膠削球動作之別的順序分別敘之。

(一)正手削球:

1、右腳稍後,體略右側,雙膝微屈,拍形豎立(即與臺面近似垂直),引拍至肩高附近。

2、在來球的下降前期(逼角還可在高點期),前臂在上臂的帶動下,隨身體重心的移動向下、向前、向左揮動,觸球中下部,手腕控制好拍形並有一摩擦球的動作。

3.正手近削
          

1)特點:動作較小,擊球點較遠削高,球速、節奏較快,前衝力較強,出手快,線路、落點活,有利於主動逼角與反攻得分主要用來對付快拉上旋球。

2)動作要領:站位屈膝收腹,左腳略前,重心置右腳,腰略右轉,前臂自然彎曲引拍上提至肩高處,前臂稍旋外,拍面稍後仰,於上升後期或高點期擊球中部或中部偏下部位拍觸球的一刹那,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下方揮拍,前臂發力為主,手腕加速向左前下方切球,重心稍下降並移至左腳。

1.正手遠削
           

1)特點:動作較大,球速慢,弧線長,擊球點低,以削下旋球為主,是削球方法的核心技術。可用於對付陝拉弧圈球的相持技術。

2)動作要領:站位離臺1米左右,兩腳分開,左腳稍前,體稍右轉,重心低,手臂自然彎曲,拍置腹前。引拍時前臂向右後上提,至肩高處,拍面後仰,重心落右腳,上臂由上向前下方帶動前臂,於下降後期擊球中下部向左前下方切球,壓低弧線略前送,重心移至左腳。

(二)反手削球:
           

左腳稍後,體略左側,拍形豎立;前臂在上臂的帶動下,腹身體重心向下、向前、向右揮動,在下降前期觸球中下部;手腕控制好拍形並有一摩擦球動作。

4.反手近削

1)特點:同正手近削。

2)動作要領:右腳稍前,身體稍左傾,拍面稍後仰,引拍至身體左後上方,手腕稍外展,觸球瞬間,前臂在上臂帶動下向右前下方用力,於高點期或下降初期擊球中下部向前下方摩擦,手腕配合用力下切,重心轉至右腳。

2.反手遠削

1)特點:與正手遠削同。

2)動作要領:兩腳分開,右腳前,左腳稍後,身體略向左轉,距臺1米左右,重心落左腳,雙膝微屈引拍時前臂向左後上方提拍至左肩高處,拍柄朝前下方,手腕略外展,拍形後仰,上臂由後向前帶動前臂於下降期擊球中下部向右前下方下切,身體右轉,壓低弧線略前送,重心移至右腳。

(三)削追身球:

對方攻球至中路追身,因受身體妨礙削球此較困難

1)特點:削追身球必須迅速讓位削球,或者向左讓位用正手削,或者向右讓位用反手削,一般來說,用正手削追身球比較穩妥。

2)動作要領:依判斷決定讓位方向,用正手削追身球時,腳後撤,腰向右轉,收腹;引拍時上臂靠近身體,前臂向右上方提起,拍面豎直,於下降前期,擊球中下部;觸球瞬間,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用力壓球下切,重心轉至左腳。

反手削追身球時,左腳後撤,腰向左轉,收腹;引拍時,上臂緊貼身體,前臂將球拍引至胸前,拍面豎直,於下降初期,擊球中下部,觸球瞬間,前臂向右前下方下切,壓低弧線。

具體削法有如下幾種:

1、單步讓位反手來球在中路偏左的位置,或本人善於用反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左腳向右後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略向左轉。

②上臂靠近身體右側,前臂上提引拍至胸高,拍形豎直,

③觸球瞬間,上臂內旋、肘稍支出,前臂隨身體重心向右下前方削出。

2、單步讓位正手削:來球在中路偏右,或習慣於用正手削中路球者,皆用此法。

①右腳向左後方撤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向右轉動。

②上臂靠近身體,前臀向右上方提起,拍形豎直。

③觸球瞬間,前臂隨身體重心向下用力為主,手腕控制好拍形並有一摩擦球動作。

3、換步讓位反手削:右足先向右移半步,左足再隨之向右後方移半步或一步,腰帶動身體略向左扭轉,騰出位置用反手削此種讓位方法比單步讓位法騰出的空間大,利於手臂動作,但無單步讓位快。

4、換步讓位正手削:許多選手採用此法。因為正手削球調節的空間比反手大。

①移步方法:左足先向左跨半步,右足再隨整個身體的右轉向右後方移半步或一步。

②收腹含胸法:來球迅速,直沖中路,來不及移步讓位時,可迅速收腹、含胸、提踵(有時甚至雙足騰起)同時提拍上舉,再向前下方用力將球削出。

(四)突擊球:

  1)特點:也稱為“頂重板”,用於接對方低球突擊或大板扣殺。球速快,力量重,突然性強。

  2)動作要領:正手削突擊球時,迅速後退選位,收腹含胸,左腳稍前,向上引拍隨腰髖右轉把拍拉至身體右前上方,拍形接近垂直(球遠可略後仰),隨即從上向左前下方於來球下降初期;觸球中下部切球,下切速度要快,擊球點低時可適當往前送,重心轉至左腳。

反手削突擊球時,右腳稍前;腰髖左轉,向身體左後上方引拍,向右前下方下切,重心轉至右腳,餘均同正手削突擊球。

1、近臺快截法:站拉近臺,對方突然起拍(如:搓中突擊、發球搶攻或輕拉中突然起拍)往往採用此法。

1)迅速用單步或跳步(一般用反手削者多用跳步,用正手削者多用單步)後退,並提拍上舉,拍形豎直。

2)看准來球,前臂協同身體重心向下用力為主、下切快截。手腕控制好拍形,忌亂動。

2、遠臺前送法:站位離臺較遠,多在對方連續突擊,或在拉中突擊時運用因來球至身前時,速度與力量大減,並已至下降中後期,所以,整個動作是向前為主。

(五)削接加轉弧圈:

當今,弧圈球打法風靡世界乒壇,所以,削球者如欲立足,則必須削好弧圈球其中,削好加轉弧圈球又更為基本。

1)特點:加轉弧圈球上旋力強,第二弧線下滑快,削球易吃旋轉反彈出界因此削加轉弧圈球時,擊球時間要晚,擊球點要低,拍形要豎,球拍上提,動作幅度相應要大,利用來球上旋反彈力下切,壓低弧線。

2)動作要領:正手削加轉弧圈球時,左腳前,重心落右腳,手臂稍外旋,拍面豎立垂直,於下降前期或後期,觸球中部以前臂用力下切、下壓為主,雙膝下屈,手腕相對穩定,控制下壓拍形,重心轉至左腳。

反手削加轉弧圈球時,右腳稍前,身體略向左轉,雙膝屈,拍面角度幾乎垂直,引拍至身體左後上方,於下降後期時,拍形豎圖93橫拍反手削加轉弧圈球立垂直,擊球中部,前臂向右斜下方發力下切、下壓,手腕相對穩定略帶前送,重心轉至右腳。

1、過去,削接加轉弧圈多在下降後期現為了更好地完成下切動作,提倡在下降前中期觸球。

2、拍形豎直(即與臺面垂直)甚至引拍後還可略前傾拍形。

3、協同身體重心的力量,上臂帶動前臂向下用力為主。觸球瞬間有一先壓後摩再依球調整推送的動作手腕切忌晃動。

4、為提高控制弧圈球的能力和加大削球的旋轉,應特別重視運用身體重心的力量(即腰、腹、髖、腿、膝等部位的協調配合)。

5、削接弧圈球時,應特別加強判斷,以儘早移位選位、調整動作,爭取在最佳擊球點位置(一般在右腹前)觸球。

(六)削接前沖弧圈球:

1)特點:前沖弧圈球較加轉弧圈球轉速更快,衝力更大,第二弧線下滑更甚,很易反彈出界。

2)動作要領:根據來球情況選擇站位,正手削前沖弧圈球時,左腳稍前,拍面稍向後仰,前臂上提向右後上方引拍,於下降期時,觸球中部或偏下部位,借助腰、膝向左轉以及來球力量,上臂帶動前臂向下方用力,重心轉至左腳。

反手削前沖弧圈球時,右腳稍前,身體略向左斜,前臂稍內旋, 拍形垂直或稍後仰,手腕引拍至身體左後上方,於下降期擊球中部或偏下部位,腰、髖向右轉動,借來球力量,前臂為主,向前下方用力下切,手腕控制拍形,重心轉至右腳。

1、動作基本與接突擊球相似前沖弧圈球既快又轉,所以,削接它時既要反應快、步法快、動作快,又要注意向下切削,拍形豎立。

2、自己在回球不轉或較高時,對方常會來一板從上向前、向下直掃式的前沖球,此球弧線尤低、在削接這種球時應稍向前送,以防下網。

(七)使用反膠與長膠削球的區別:

用長膠削球時,應注意發力集中,在撞擊時需注意對球的控制力,並力求借到對方來球的前進力;用反膠削球時,需以自己發力為主,向前用力較多、摩擦球較多。

分享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