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知道:专业队员打完每一分球都有转头的习惯,转头干什么?找教练!然而,我们好多业余选手平时打球也不差,但是一到比赛时,经常越打越乱、越打越找不到兴奋点。因此,如何在比赛时保持清醒头脑,如果有效利用比赛暂停进行自我思考,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试着谈几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是注重举止有
-
球友送的废皮,拿来试用, 刚粘上的时候已打差点没肉死我,打了一会儿稍好些,透板了之后弧线平直,小球还可以,中远台没试,但是肉肉的感觉在第一印象已经形成. 何以解忧,惟有打球,纷繁世界,忧伤国度,明天继续,小蝴蝶试验. 后来又打了一次,粘过之后几小时开打,感觉还是没法控制,天花板效应挺强,莫名下网,需要钩手腕
-
后背肩胛骨处酸疼,要歇菜了估计几天不能打球了。为什么呢,用力方式不对还是体力不行啊?
-
好日子到头了,即便是有比赛,我想出来打,可是碰到LD大老远回来了,只能消停,何况还赶上了农历生日,所以只好对兴美俱乐部的比赛抱歉了,我周末都没空上网,所以也没法联系组织者通知退赛,本想抱着一线希望周日下午午睡,谁知道一顿饭吃到2:40,罢了罢了。 即便如此,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在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LD依然发彪了,起因:我问了一句
-
如果说这句话用在佩尔森身上,或者高丽一帮老棒子身上,也很贴切,只是他们不是我们这个国家的. 如果用在马林身上,也非常不错,但是马林的人品,注定不适合我对他说任何好话. 大力依然大力,只是精力不在,被郝帅拖入决胜局的那一刻,我已经知道结果,未来是年轻人的, 但是老兵不死,只是渐渐凋零.
-
拉攻是进攻型打法对付削球打法的主要战术,即用拉球(包括一般拉球、小上旋和弧圈球)找机会,然后伺机突击(包括扣杀和抢冲)。具体运用时,有如下几种:一、拉一角为主,伺机突击自己的特长线路或中路追身具体拉哪一角,可从两方面考虑:(一)选择对方削球较弱(不稳或旋转变化不强)的一面;(二)拉对方攻势较弱的一面。选择这样的拉球线路,既容易寻找突击的
-
关于力的传递(动量传递) 拉球为什么要先蹬腿,再转腰,后收臂?什么是鞭打?这都跟力的传递有关。记得张晓蓬说过,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那什么是动量传递?它是如何传递的?我们先来研究一下鞭子的动量传递过程:抽鞭的第一阶段是鞭柄
-
李晓东教练解密波尔“七剑” 世界乒坛,永远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虽然超一流选手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但真正比较起来,目前还是有三个人的实力明星稍高于其他选手。他们就是王励勤、马林和波尔。用刘国梁的话来说,王励勤是以速度力量为主,马林是以旋转变化为主,也有一定速度,波尔则是位居其中,可以说是集王、马两人
-
可惜不在北京举行,不过同样预祝总决赛成功!
-
为残疾人能够在世界人民面前一展身手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