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在异乡为异客, 只缘身在此山中. 卧听夜阑风吹雨, 身世浮沉雨打萍. 相思梦中说想死, 不交五胡乱华生.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从我立志改正拉前冲弧圈球成侧拐这个现象起,差不多已历时半个月。经过各位热心朋友的指点,加上本人这段时间的琢磨尝试,现在已经基本上改正了这个现象,虽然改得还不是很彻底,但在此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与各位分享一下,说不上指点,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与各位商榷。 要改正拉前冲弧圈球成侧拐这个现象,本人结合各位的意见,做了如下
-
如何才能找到“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对于业余球友来说不太容易理解,那么我现在尝试着看能不能说清楚。 我们以马琳为标本来举例,可能很多球友也象我一样瞪大眼睛想找到马琳暴冲的秘籍。好,现在我就道出这个秘籍.当然是自己的体会!呵呵:) 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间的手感)来
-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一)特点和作用 加转弧圈球稳健性好,强烈的上旋有助于制造更好的弧线,在来球下旋力很强、很低,或位置不合适时,用加转弧圈可比较容易地将球拉过去,比较保险。加转弧圈球还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在对方不适应强烈上旋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常会接出高球,甚至直接失误。另外,由于上旋弧圈速
-
无机时代的到来,市场上也迎着市场需要推出了很不少的增能剂,尼塔库,典池,海上明月等,价格却在200至400,算起来比较昂贵。对于打普狂的筒子来说,未免有些不奢侈。从灌胶的角度来说,我个人体验狂飙比较难伺候,胶层厚了肉,胶层薄了硬而不吃球,灌胶灌过了,抓球干不好,小球虚。因而及其恼火。而增能剂的效果也却并没那么持久。增能剂的成分就
-
个人的一些见解: 在动作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前提下,一般不支持业余选手对自身动作进行大的改动。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机能。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机能、技术强度和调节以及理解贯通机能,甚至于包括天赋。 这个机能,是要靠从小协调性长期训练,有相当训练时间保障,有极高的训练强度作保障的,然这显然不是业
-
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了好帅的抖动式发球, 真的好帅~~~~ 于是,我放弃了自己习惯了3年多的发球方式(其实没啥威力 ), 开始了新的尝试.无数次的观摩(当然还是有数的) ~~~~自己一个人在单位办公桌上不断的模仿~~~,脑子在做梦的时候时常闪现的发球
-
搓下旋球,越来越被很多业余选手认为是被动、过时的技术,实际上正是在业余选手的比赛中,搓下旋球技术往往成为决胜的重要因素。尽管在专业比赛中,这项技术并不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我们还是经常在电视中看见应用这项技术的变化得分的场面。 以下主要是对于业余选手所谈看法: 直板制胜的第一要素:要能搓出强烈旋转
-
昨天,拿到speed 600,正手配大巴速度,反手配欧米格2,在发球机试了一下,找找感觉,估计正手换05好用; 重点练习,反手拨球动作,体会找点、击球、发力;练了20分钟;后被朋友叫走。 周末两天又可以打球了,HAPPY。
-
在斯韦斯林杯团体赛中 "两强带一弱"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未必好打。首先,决定放弃三力,是对三力运动员的不尊重。其次,如果所有的队伍都由两强一弱组成,缺少了三力的队伍您有把握打出好成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