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俱乐部 - 世冠乒乓球俱乐部
-
今天下午练了一个小时的球,看见两个教练级高手练球。我观察了一会,终于发现我现在的正手攻球的姿态和感觉与他们基本一致了! 这是多么不容易的呀,通过几年的练习,终于把之前从小"培养"的坏的习惯修正过来,下的功夫真的是太大了! 现在的熟练程度当然还是差一些,再练练就会好起来,正手攻球从短板
-
北京男团夺冠了,有一个细节我注意到了。 马龙接发球的反手拧有时效果并不好。反手拧回过去的球有点高、慢、不是下旋,对方很容易反拉,拧后反倒被动。后来马龙改为摆短,情况有所改观。 所以比赛不是技术先进就行,还得灵活应用,没有一成不变的灵药。 马龙赢在第二下准备的及时,或者说衔接的5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
6号的速配赛好累呀! 1点报道,2点才开始打。打完小组赛都6点以后了。 我分到了王健队,队里还有韩大姐,打长胶。我们队开始打的比较顺利,赢了两个队,后来输的比较多,最后是3胜4负没有出线。 主要原因我感觉是体力不支,开始几局打的还可以。我们这个队都是年龄太大,打几局后就体力不支,大脑就空
-
http://blog.qq.com/qzone/120308730/1348767252.htm 看了很有感触 三首《朋友》歌,三种人生境 丁启阵 两岸三地,大陆、台湾和香港,一个是**的天下,一个是国民党的地盘,一个是英国殖民地的底子。相当长的时间里,各自为政,民老死不相往来,自然而然地,文化习俗、思想观念、情操
-
这些日子的练习和更早的换套胶的折磨,终于赢来现在正手的进步。现在正手“打”和“拉”终于统一起来了,初步学会用腰打正手球。昨天跟教练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 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脚步移动再勤快一些!动作的频率快一点。 2.重心再低一些。 3.用腰的动作再夸张一
-
打球一定要切记:不能动手不动脚。不能左来左推,右来右挡。要移动侧身,学会正手多发力! 要不然的话,打半天球,都不怎么出汗,何时能消除脂肪肝和体重超标呢?!切记!
-
乒乓球的接发球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即使是高手也是如此,我通过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各种判断接发球旋转的宝典网上比较多了,我经过我的理解,进行了简化和修订,结合我的思考。 1. 注意力要集中,不能走神,要全神贯注。 2.慢的球不一定是下旋。(一般的宝典都说慢的是下旋,我认为有问题) &nbs3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
9月2日五人团体赛的成绩和积分核算下来了,结果又和前两次比赛狼争虎斗的比赛一样,成了爆冷大户。以下是最新爆冷榜 其中无名&路伟、战狼&李宝顺、大徐&神龙怪侠、焦璞&人山人海、人山人海&路伟、瑞都&宋长清,都是狼争虎斗团体赛打出了的。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点: 1、对
-
经过最近比赛和练习,有点入门的感觉了。我以前存在的三个问题正在解决: 1. 脚步的移动:发完球一定要注意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准备进攻,不能傻站着等着对方失误! 2.发球抢攻要注意,事先预想到对方回球的4个落点,前两个后两个,准备好应对的策略。 3.正手要继续练习,打和拉结合好,脚步配合注意。2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
经过月赛的检验,发现我的打球思路还是存在问题,虽然在接发球、发球、比赛的斗志、及一些技术细节做到了最好,但球打的还是有些奇怪。即使小组出现,也是没戏。 现在的情况是平时训练时打球的思路和比赛的思路完全不一样,这个问题其实困扰我很长时间了。以前一直以为是技术不过关,脚步跟不上。但现在我都注意了,有所改进了,但感409 次阅读|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