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天津精英乒友俱乐部

  • 8
      1988年8月6日,上海《解放日报》体育版刊登驻京记者陆黛写的一组消息:何智丽落选汉城奥运会,第一次揭开中国乒乓球 (微博) 让球机密,从此,中国体育报道走向纵深化。   如今的陆黛,已是上海东方网采编中心总监,提及当年的报道,她说也是妙手偶得——上海体委官员去北京探班,拜访袁伟民、李富荣,她跟着一
  • 3
    个人的一些见解:   在动作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前提下,一般不支持业余选手对自身动作进行大的改动。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机能。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机能、技术强度和调节以及理解贯通机能,甚至于包括天赋。   这个机能,是要靠从小协调性长期训练,有相当训练时间保障,有极高的训练强度作保障的,然这显然不是业
  • 3
      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了好帅的抖动式发球,  真的好帅~~~~      于是,我放弃了自己习惯了3年多的发球方式(其实没啥威力 ),      开始了新的尝试.无数次的观摩(当然还是有数的) ~~~~自己一个人在单位办公桌上不断的模仿~~~,脑子在做梦的时候时常闪现的发球
  • 1
    分享

    谈谈直板搓球

    雷哥 2012-05-05 21:14
      搓下旋球,越来越被很多业余选手认为是被动、过时的技术,实际上正是在业余选手的比赛中,搓下旋球技术往往成为决胜的重要因素。尽管在专业比赛中,这项技术并不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我们还是经常在电视中看见应用这项技术的变化得分的场面。   以下主要是对于业余选手所谈看法:   直板制胜的第一要素:要能搓出强烈旋转
  • 11
    分享

    临行前的活动

    JOE 2012-05-05 04:40
    没活动成,改弄拍子.   家里领导有事搭车,带着去了,头一回这样.   由于阿波罗起包,人品好,店家给换,但是没有40度的了,先推荐海夫蓝鲸II,我嫌贵没要.   等价换了广东省队用的展翅III,双鱼的,40度,有机会再打试试看.   出差之后很不顺,还好我没带好球拍,带的第三备拍,结果被强制
  • 8
    Top1  醉爱乒乓        华鼎双人团体赛再获名次                          207次阅读  Top2    chic    
  • 2
    分享

    3

    哈里飞猪 2012-05-04 08:32
    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 2
    分享

    2

    哈里飞猪 2012-05-04 08:32
    222222222222222222222
  • 2
    分享

    1

    哈里飞猪 2012-05-04 08:31
    1111111111111111111111
  • 10
        4月中旬,我的老战友张燮林夫妇在百忙之中来家看我,并带来了美国乒乓球队的朋友送给我的珍贵礼物。是一个瓷杯子,瓷杯子上面烧刻了6年前应他们的要求,我给他们写的一句话:球小惊天地,友谊通古今。老张还给我带来了中国乒乓球协会送给我“庆祝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的小礼品,我都收下了,并向他表示感谢之情,请他转达
 6815 1 ...513514515516517... 682     直接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