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京城跑堂的

已有 535 次阅读    2013-09-11 16:55

京城跑堂儿的

 

老北京的饭馆,不论大小,主要由跑堂儿的、掌柜的、管账的三部分组成。

堂倌又叫“走堂的”,俗称“跑堂的”,属于“勤行”。勤包括嘴勤、手勤、腿勤,此外还要眼快、心快。当跑堂的得先学徒,一般三年才可出师。首先要学招待顾客时的应酬话,见哪路人说哪路话,态度必须和蔼,说话不能生硬,还要记菜单,练口算。清《都门纪略》中说:“走堂,茶馆酒肆,俗尚年轻,向客旁立,报菜名数十种之多,字眼清楚,不乱话,不粘牙,后堂一喊,能令四座皆惊。”

过去,饭馆儿讲究“响堂亮灶”。跑堂儿的在堂口一喊菜名,灶上的炒勺得敲得叮当地响,声传门外,显得铺子里火爆,饭座儿多,生意兴隆。顾客一进门,账桌上的人就得高声喊:“里面请。”跑堂儿的要看人行事,人多或是有女眷的,就让到单间雅座。一个人的,就让到散座。“饭口”的时候,客人多了,跑堂儿的总想法儿给安排座位,绝不能让客人站着。或者说:“您稍候,这就给您腾出地方。”

顾客就座之后,要立刻擦桌子、铺桌布,摆好碗筷。早先,饭馆儿没有菜牌,不论什么菜,跑堂儿的都得记在心里。客人要问哪些菜,他都能把菜名顺口报出,而且是滚瓜烂熟。报菜名的时候,有的菜还得换个说法,如猪舌说“口条”,猪耳说“双皮”,炸鸡块说“炸八块”,卤小鸡说“卤生口”,饺子说“偏食”,要碗饭说“添碗饭”,鸡蛋汤说“甩果儿”……

客人点了菜,跑堂儿的到灶口一喊,片刻功夫,勺响菜到。端上桌,说:“您先用着。”过了一会儿,他又来问:“您还补点儿什么?”或者说:“汤菜凉了,回回勺吧。”有的菜要是稍迟了一点儿,不等顾客催他就在堂口喊了:“我的那个菜码前哪!”有的熟饭座,跑堂儿的知道他的口味,就在喊菜的时候,加上“吃口轻”,“肉要偏瘦”,“要吃嫩”,抻面要“多搭两扣”,拌粉皮要“拉薄剁窄,多加芥末”等等,使饭吃着合口。用老北京的话说:“这菜吃得过。”

顾客吃完,跑堂儿的说一声:“您吃好啦?”赶紧送上漱口水,递上热毛巾,拿牙签,沏茶。算账的时候,当着客人面,不用算盘,按着盘数说菜名,报价钱,一个摞一个,加在一起,向顾客报个总数。不管多忙,有多少样,一连串算下来,清楚利落,分毫不差。顾客付了钱,还给点儿小费,临走的时候,跑堂儿的在堂口高声喊:“会过啦”,账桌上的搭腔:“谢谢!”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 老虎打武松 2013-09-12 08:57
    京味十足。
  • 满天星 2013-09-12 09:38
    京城如今几处寻?
  • 甄伟 2013-09-12 17:45
    这短文写的环环相扣,就像单口相声里报菜名一样:一气呵成。精彩!
  • Gerry 2013-09-13 06:56
    老北京炸酱面刚开业时是图照着老一套去做,但没能做下来。 我想应该是社会环境变了.......
  • 小熊戎 2013-09-13 11:07
    老虎打武松: 京味十足。>
    我在北京60年了,很多老北京话都听不懂。
  • 小熊戎 2013-09-13 11:09
    高波: 京城如今几处寻?>
    很难找到了,除非是老北京饭馆,前两年在“老北京炸酱面”饭馆里还能见到。
  • 小熊戎 2013-09-13 11:12
    甄伟: 这短文写的环环相扣,就像单口相声里报菜名一样:一气呵成。精彩!>
    前两年有朋友来北京,领着去前门品尝“老北京小吃”,地方倒是不小,也很干净,顾客却寥寥无几。点了四五样东西,花了贰佰多元,也不便宜啊。
  • 满天星 2013-09-13 11:16
    是啊!不过是个个案啊!
  • 小熊戎 2013-09-13 11:16
    Gerry: 老北京炸酱面刚开业时是图照着老一套去做,但没能做下来。 我想应该是社会环境变了.......>
    家门口就有一家“老北京炸酱面”,也试着学了,可老北京味却差远了。这样的“风景”也只有在老电影,或者老相声中才能见着。
  • 渠纲程 2023-05-07 18:26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