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如果您注册或者登录本网,则表示您同意本协议内容。

鹳 山

已有 496 次阅读    2013-12-06 21:53

鹳 山

 

从富阳宾馆出来时,并无上山之意,伫立江畔,忽见烟雾迷蒙中,一山如鸟,伸嘴到江中吸水。那山不高,也不远,见我望得走神,一旁的富阳朋友说:“那是鹳山,是富春江的一级文化名山。如有兴趣,我可陪君一游。”

进一圆形门洞,已意味着入山。文化名山,名不虚传。古代名人孙权、凌准、董诰都在此留有足迹;现代名人郁达夫、郁曼陀兄弟不仅在此求学,而且还在这里赡养老母;至于历代书画家的手迹,更是随处可见,历历在目。不知不觉,渐入山中。山道刚转,便有一座两层楼停在眼前。此楼在奇突的岩壁上临江而立,借着星光,看到楼顶横匾上书着,“春江第一楼”。根据依稀辨得清的横栏檐角,我揣度此乃清代建筑。一问,果然是清同治年间所建。登楼而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渔火点点,波光粼粼,行舟如梦,远山似黛。那里就是富春江八景之一的“龟川秋月”,我凝神而视,想象着中秋之夜赏月的良辰美景,不觉移目仰视,月亮似乎也在注视着我。虽不及秋月,却也魅力勾魂。

下得楼来,南行不远,已至江边,忽见一碑鹤立,近碑举目,才知是严子陵垂钓处。严子陵,乃东汉高士也。高士隐入小山,且悠然垂钓,临江而坐,那份心境与情调,远非今人能够想象。

月色里的鹳山,寂静肃穆。走在山中,有一种走进遥远年代的深沉之感。我走在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墙下,感到自己是一位身披盔甲的士兵,正严阵以待;漫步于小巧玲珑、蜿蜒曲折、具有江南园林建筑典型风格的江滨长廊,我又成了一位寄情山水的文人墨客;至于流连于清代宰相董诰、画家董邦达父子的董公祠堂前,我肃然起敬,更有一种拜师求道的心情。最使我内心震颤的是走过待月桥,朋友指着一座建筑告诉我:“这是松筠别墅,是1937年郁氏兄弟为孝敬奉养慈母所建。”这让我想起藏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伴着柔情似水的月色,我们默别了鹳山。“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朋友吟诵着宋人李亘的诗句,问我:“如何?不虚此行吧?”我答:“感谢月光,助我读了一遍鹳山。”

 

                      

分享 收藏|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