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驿
已有 555 次阅读 2014-06-29 16:22
在出版社工作时,去怀来一个印刷厂考察,顺道去了鸡鸣驿。
鸡鸣驿自古就是西北干路枢纽,四通八达。东至幽州、高丽,西至咸阳、西域,北出龙关去俄罗斯,南下紫荆关抵中原,位列“极冲”,是中国最高等级的驿站。迎来送往者,秦皇汉祖、李世民、忽必烈、朱棣、康熙均有据可查。这条驿路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速公路”。
进入城中,恍如隔世。全不像一个城,倒像一个古老的村庄。许多院子断壁残垣,衰草离离;有的小院柴门轻掩;有的房子已经倾斜,那残破的窗棂里,历史似乎瞪着深邃的眼向外张望。城里静悄悄的,很少人走,更见不到年轻人。三横两纵的大街,将全城分为12个小区,驿丞署和公馆院位于中心。三进院落,都是正房五间,厢房三间,垂花影壁上有“暗八仙”(葫芦、洞箫、花篮等),雕刻精美,暗示是道教艺术。后花园的马槽、太湖石,已经风化去了棱角。晨霭笼罩中,那些黄的土坯房和灰的、红的瓦楞房顶,那在城的上空飘荡的炊烟,那间或伸出的老树枝桠,都显得苍凉、神秘而充满诱惑。
已发现的珍贵古碑40座,是研究鸡鸣驿史的重要依据。比如乾隆三十年(1772年)《鸡鸣驿新建奎星楼碑》,有38家商号9家当铺的名字,包括茶馆酒楼、钱庄米号、旅店脚行,应有尽有。至今尚有信成永、永隆两家铺面保存下来。走在鸡鸣驿街上,好像置身当年人欢马跃、繁荣兴旺的景象里。人们说这里是“因山得名,因驿得城,以驿名城”。听上去像绕口令,但它揭示了这山这驿这城的历史因缘,因此更具传奇色彩。
鸡鸣驿保存之完善,无异是中国邮政史上一大奇迹,全世界也绝无仅有的稀世瑰宝。它东距北京170公里,可以说近在咫尺,但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前些年,万国邮联在北京开大会,宁可舍近求远,飞到江苏去看盂城驿、横塘驿,也没有来看鸡鸣驿。而盂城驿面积仅为鸡鸣驿的四分之一,又是落架重修。横塘驿是附城建筑,一个驿亭,显然不能与鸡鸣驿同日而语。所以如此,理由只有一个,交通不便。京张之间,这段曾经是世界最先进的交通通讯干线变得落后了,堵车现象也把万国邮联堵在一边,使鸡鸣驿失去了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走出鸡鸣驿,我心里有些忐忑,好像远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500里快报,600里加急,传递着祖先们不满和责备。
下午爬鸡鸣山,山高1129米,京西第一高峰。山有两顶,东观日出,西看云海,最精彩的一景,当是俯瞰鸡鸣驿城。阳光之下,轮廓清晰,像一枚邮戳,印记在中国邮政的首日封上。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