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冢
已有 716 次阅读 2014-11-19 15:14 韩愈冢
出孟县城西行六公里,便是韩愈冢,跨上45级青石台阶,直奔墓冢,两旁景物,竟顾不得看。其实我要瞻仰的,就是一堆黄土,土堆下面,栖息着韩文公不灭的灵魂,这是任何的山峰,任何的丘陵,任何雕梁画栋装腔作势的帝王陵都不能替代的。
墓冢果然朴素,墓碑上镌刻着“唐韩文公墓”,绕墓徐行,脚步轻盈,生怕扰了韩文公的清梦。墓顶上碧草如茵,自然清新,跃动着生命的韵律,一如韩文公的诗文。我想起了他的《史说》、《杂说》、《柳子厚墓志铭》,这些都是他在倡导古文运动中的杰作,篇篇都是千古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把散文运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程度,韩愈是第一人。他写的墓志铭,文辞简雅;写事状物,能尽传神之妙;发抒胸臆,能无所不达;写日常生活小品,生动活泼,涉手成趣;被后人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墓冢前有飨堂三楹,门上方悬挂职着“韩文公祠”木匾,飨堂中间竖立着韩愈的雕像,东西山墙嵌有六通碑记。飨堂有些简陋,据说它是乾隆年间一个叫仇汝瑚的知县,用自己的俸银修建的。在那“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仇知县捐出自己的俸银为先贤修祠,实在是件感人至深的事。也足见韩愈对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墓园前院有两株唐代巨柏,与其它古书搭成天然棚帐,浓荫覆盖。这两株唐柏并非产自孟县,而是来自长安。韩愈在病重时,嘱咐亲人,死后归葬故乡,墓前植两株长安柏。是啊,长安是他刻骨铭心的地方,在长安,他历经四次科场拼搏,才考中进士。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又连续三次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都没中选。三次给宰相上书自荐,都未得一复。长安,又是他的仕途道路上屡受贬谪的地方。因为上书论宫市,论天旱人饥,由监察御史被贬为阳山县令。因为“妄论”过,由国子监博士贬为县令。因为上表反对皇帝迎佛骨入大内供奉,险遭杀身之祸,被贬潮州……长安也是他成功的福地,官做到了御史大夫、吏部侍郎。文学上,他和刘宗元一起发起了古文运动,成就了百代文宗的功业。寒微时百折不挠,通达时忧国忧民,官品、文品、人品,都堪称后世楷模。
墓冢果然朴素,墓碑上镌刻着“唐韩文公墓”,绕墓徐行,脚步轻盈,生怕扰了韩文公的清梦。墓顶上碧草如茵,自然清新,跃动着生命的韵律,一如韩文公的诗文。我想起了他的《史说》、《杂说》、《柳子厚墓志铭》,这些都是他在倡导古文运动中的杰作,篇篇都是千古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把散文运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程度,韩愈是第一人。他写的墓志铭,文辞简雅;写事状物,能尽传神之妙;发抒胸臆,能无所不达;写日常生活小品,生动活泼,涉手成趣;被后人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墓冢前有飨堂三楹,门上方悬挂职着“韩文公祠”木匾,飨堂中间竖立着韩愈的雕像,东西山墙嵌有六通碑记。飨堂有些简陋,据说它是乾隆年间一个叫仇汝瑚的知县,用自己的俸银修建的。在那“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仇知县捐出自己的俸银为先贤修祠,实在是件感人至深的事。也足见韩愈对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墓园前院有两株唐代巨柏,与其它古书搭成天然棚帐,浓荫覆盖。这两株唐柏并非产自孟县,而是来自长安。韩愈在病重时,嘱咐亲人,死后归葬故乡,墓前植两株长安柏。是啊,长安是他刻骨铭心的地方,在长安,他历经四次科场拼搏,才考中进士。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又连续三次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都没中选。三次给宰相上书自荐,都未得一复。长安,又是他的仕途道路上屡受贬谪的地方。因为上书论宫市,论天旱人饥,由监察御史被贬为阳山县令。因为“妄论”过,由国子监博士贬为县令。因为上表反对皇帝迎佛骨入大内供奉,险遭杀身之祸,被贬潮州……长安也是他成功的福地,官做到了御史大夫、吏部侍郎。文学上,他和刘宗元一起发起了古文运动,成就了百代文宗的功业。寒微时百折不挠,通达时忧国忧民,官品、文品、人品,都堪称后世楷模。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