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球友在处理台内球的时候习惯性的伸胳膊去接球,或直接右脚上步,但是上步位置和速度都不到位,这就是因为你在处理这种台内球的时候没有提前将身体重心调节好,那应该如何提前调整呢? 首先是预判,判断这个球是台内球还是出台球,如果是台内球,在接球以前身体的重心就需要一个小的调整,将左脚稍微调整一下,这样可以给右脚的上步
-
随着大球的改革,现在乒乓球技术对抗多以中近台为主要争夺点,尤其是女子比赛多以中近台的快攻相持为主,远台的对拉相持相对减少,但是中远台相持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被打退到中远台没有反攻的能力,那势必会影响整场比赛的技战术发挥。 对于我们业余爱好者,中远台的拉球技术也十分重要,很多球友的台内技术不够细腻,中近台还
-
小编曾在在网上,看到一球友发出“求助:如何对付用光滑反胶(没有一点粘性的反胶、老化反胶胶皮)的选手?”的帖。仔细地阅读分析后,觉得这件事还蛮有意思的。这位球友所说的情况,在我们当地县区或者在市里的老年球友中也时有发生。即,使用老化的反胶皮。也就是此种反胶几乎没有什么粘性,表面光滑,反胶老化程度极其严重。 起初,是
-
打球时的站位和对方来球息息相关,也和自己的回球有很大关系。比如,双方中台对拉是中台站位,对搓就是近台站位。其实说到站位,更多应该注重击球后的重心还原,没有及时的还原,会直接影响下一板的站位和击球。所以说流畅的站位转换是要把每个动作的还原做好。只有做好还原才能真正的提高步法、站位的转换能力。 1.发球后还原:
-
国乒前两个20年,历经几代人不断勤奋、研究、探索、计算、总结,在发球上总结岀了拧,切、推、摩、坐、压六字真经。并对发球概定有一形象且精确的比喻。即:发球有如轮斧砍树。 孩子启蒙初学发球练习阶级段,应在台角白线上先练习识板型。向孩子仔细告诉并反复多次讲解清楚,正摩面90度、70度、45度及25度。切面90度、70度、45
-
兵乓球的最高境界是:看球亮板,脚尖成45度,脚关、膝、胸口、鼻尖成一条蓄势线侧身下蹲蓄势,向后平腰或皮带高度松肩垂肘、放松大小臂自然引拍。然后迎来球一瞬间、发一寸力、撞击、包摩、翻臂、翻手背,向眉宇、额前、收臂、收拍、微扣手腕压拍头的同时。从脚尖发力,完成重心从右45至左45度,平转顺肩、蹬转转换、发力爆发。才是乒乓球
-
打球爱发力,是初学者常见的毛病。如何学会发力?提几点建议: 1.首先在思想上要有合理发力的意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发暴力,什么时候发小力,什么时候减力,什么时候借力,不要见球就是一大板,发死力; 2.要了解力的种类,才能合理发力。才能知道用什么样大小的力去回击什么样的来球。有时猛冲一板得分,有时轻吊一板同样有奇效,也能得
-
直板近台快攻的弱点之一是反手位缺乏进攻能力,尤其是形成相持后更为明显。因此提高直板反手反面进攻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应该从小抓起。小编根据自己在教学了训练中的一些体会,向业余选手简要介绍一些直板反手攻球的技术要领和击球方法。反面技术包括反手快点、反手快带、反手快拨、反手快攻、反手拉攻和反手
-
在乒乓球比赛中,除进攻、防守两大技能外,业余老年人更应该重视控制技能的提高。控制既不同于进攻,又不同于防守,作为第三大技能提出,有他的实战意义和基本战法。 所谓控制,小编认为,就是体现在对对方来球、身体、意识三个方面的控制。对来球的控制,要从打球的五要素去做,即从旋转、速度、力量、落点、节奏方面去做。(转自:http:/
-
一个有一定水平的业余爱好者,肯定会掌握不少的技术项目。但在一场比赛中,真正大量运用的却是有限的那么几个,而且这几个往往是比较基本的技术,如:搓、挡、攻、拉。因此,认识到这一点后,平时的练习,应该要把这些最基本而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技术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这才是致胜之道。一些如:摆、拧、切、晃、撇、反拉等技术,虽然用好了是很漂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