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板反手反面攻球,也叫直板横打(拉) 要领:用直拍反面击球,站位离台大约40至50厘米,左脚稍前,收前臂于左腹前,身体重心稍下降,手腕内曲,前臂内旋,拍面前倾,在来球的上升期向右前上方击打,摩擦来球的中上部。二、直板反手反面拉球(斜、直线)。 二、直板反手反面拉球(斜、直线) 要领:右脚稍前,左脚稍后,身体站位大约离
-
运动的技巧从来就没有唯一性的。不同的选手,使用同一技术法,却会在手法上有所不同。特别是乒乓球这个带有灵活性非常强的运动项目。它在下手发力时,所注意的步法也是非常地关键。乒乓球打球时,反手接发球之后,再转换为正手进攻时感觉发力不流畅,导致整个打球过程中感觉正手都很别扭,发不好力。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应该只讨论正手发力的
-
刚刚接触乒乓球时,首先上台练习的就是发球,只有成功的把球发到对方球台,才是打乒乓球。而在练习乒乓球发球时,首先练习的是旋转球,而且是长球,等到长旋转球上手之后,有了球感,才会练习不转球。 1.板形立起来一些,撞击的感觉多一些,这样就能发出不转球了,而且几乎一点都不转。(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101868.html)
-
乒乓球技术强调两面均衡,进可攻退可守的反手技术是实战对决中最可信赖的武器,也是球友们孜孜追求的技术境界,说起练习反手动作,从技战术意识的培养,具体到每一块肌肉的运用,绝对值得集结成册。 1.挥拍幅度不够?关键在肩膀 大幅度挥拍时,以肩膀为支点,向侧面引拍。(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101867.html)
-
乒乓球台内拧拉一般用来对付台内短球,所以,想要采取台内拧拉的办法,首先你需要有一定的判断力,判断对方打过来的球是出台球、半出台球还是台内短球,只有准确的预判来球性质,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一点是判断 预判这个球是不是出台,还是半出台,能不能、适不适合用拧拉技术来处理。(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
-
很多初学者苦恼于如何用身体协调发力,我有一法,能迅速纠正你的发力动作,不用身体都不行。 方法非常简单,如果我没经过亲身实践、效果不好的话是不会介绍给大家的,免得误导大家。 随便找一条长带,两头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环,一端套在脖子上,另一端套在手腕或手掌上。很像手臂骨折的人在脖子和手臂之间挂个绷带。长度,上身收
-
侧身爆冲弧圈球最重要的莫过于步法到位,但步法却又是我们广大业余爱好者最难靠自己琢磨而熟练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小编特意截取了樊振东在练习侧身爆冲下旋球时的整套步法,并做了文字标注,以飨读者。 樊振东在侧身时,首先左脚向左垫步,使身体侧开。这一步很重要,是真正移开身体的一步,我们业余爱好者常常忽视了这一步而直
-
长期以来,乒乓球界针对步法流行着一种观点:“步法是乒乓球的生命”、“没有步法就没有一切”,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打乒乓球,需手法、步法以及腰部协同一致作动作,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打不好球。为了叙述的方便,将它们分开说也可以,但要注意各得其所,不偏不倚。譬如把步法看作生命,那么将手法摆在什么地位? 有脚没手,打不成球,有手没
-
最近发现个现象,身边的球友10个人起码有9个打球不盯球的,其中也包括个别高手。盯球和看球完全是两码事。 第一、接发球,尽管我的发球以欺骗为主,做出很夸张的下旋动作,但真正触球那一下是上旋摩擦,然后随势继续用下旋动作加以欺骗的巩固。不管怎样,出手的球是个上旋,而且球很慢,两跳才出台。像这种球如果你上步盯住球的话,完
-
反手练得多了,再看别人反手拉球,我有个感觉,反手拉球,可能相当一部分业余,包括我,是习惯性的从下往上比较多,尤其是比赛中手软求稳的时候。而所谓从左向右,我看到的人中很少能做到。从后往前,从下往上,从左向右,这样的理论,随便看视频就能获取,但是能掌握和做到的,太少了。 所有的练习,都是有个练习方法和步骤。就算是搓球,也不能一上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