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第一局惜败,原因,体力下降,精力下降,最后一球没杀上.虽然第二局以发球优势夺回,第三局又陷入苦战,正常套路被对手适应,还有一些对手不适应的发抢套路留在关键时刻用,结果发球失误让对手进了决赛. 慢慢学 右手直拍反胶全反手打法,第一次见到这样玩的,自己的进攻失误多,所以打得艰苦. 但是一般发下旋之
-
如何解决业余球手的软肋问题经通过比赛,我也发现了一些业余球手身上的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相持能力不强,摆速技术滞后。业余球手上手后,后续动作虚脱,往往出现先上手,但缺乏强有力的跟进技术,致使本来已经主动的有利形势丧失殆尽,反而沦落为被动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快攻技术单薄。在形成相持的时候,动作速
-
给业余球迷的一点建议:先说明一下,这篇文章只适用以下人群:1.业余人士。2.球痴:每星期平均打球超过10小时,并准备一辈子打球的人。(一个大概的定义吧)3.极其希望提高技术,学习正确的发力动作,向专业打法、球技顶峰靠拢的人。分几段说吧。选拍的建议:经常泡乒乓论坛的人都知道,网上最推崇的拍子恐怕非OC不可。本人球龄12年,于一年半前直改横,
-
打球理念 业余球友乒乓球打到一定程度难以提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练基本攻时的大“架子”没打好,就象盖高楼:你打的是六层楼的地基,想再往上盖10层的高楼是不可能的。二是技战术方面的原因,但大家往往更热衷于练技术,很少加入战术方面的内容,或想练战术却没有好的理念。因此好多人用错误的动作练技术,用错误的理
-
该怎么使用蹬地之力 前些日子有位博友发了一篇关于每打一个球都要切实体会引拍时蹬住地的感觉.这其实就是重心转换的开始. 这些天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也就是见于各班主达人帖子中所说的要"踩实",真正"力从地起". 何为踩实?怎么样才是真正蹬住了地?如果真蹬住了地,蹬转之后的
-
不同力量之间练习的重要性 好些天没打球了,不是不想打,只是觉得最近有些累,身体累,心也累.想静一下,理一理近两个月来的一些感受体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条件和打法特点,对身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协调发力的同与异的思考.今天又去打了一会球,没开局,也没发大力击球,用小动作中等力量去处理陪练球友回过来的各种各样刁钻古怪的
-
乒乓球中的步法原则 自反手技术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后(当然还没有大幅的提高),这些天的感觉真是就一个字,"爽".反手已经可以从练习中的快拨数十板,到起下旋,再到反手半高发力攻杀都有些模样,由于没有反手的负荷拖累,正手这些天又重新大放光彩,疑似比前一阶段又是一个小幅提高.正是,任何单项技术,哪怕是一点的微调都
-
练习了2小时,用练习板,后改为主板,还是主板舒服. 基功主要练习了反手,后来找到大拇指顶出去撞击合力的感觉,弧线平直. 发抢套路一个都没练好,被 牧羊人 大哥直落5局打败,他的球又涨了,他会见我站位不同给我不同的落点和线路回球. 我的衔接是弱点,打好了先上手就能赢,打不好就失误然后就输球.
-
图中stiga乒乓球分别为52毫米 44毫米,有打过的吗?
-
有的人,球打得很好,人很谦逊,一问才知是个某某学博士; 有的人,球打得一般,人很势利,一问才知也是个某学博士; 这两类人就是两类修行与学球严重背离的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