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枝枝蔓蔓

  • 3
    快点。这是直板对付近网短球的又一绝技。可能横板也能用,但是在相对于直板来讲,快点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单从字面来看,快点一要求快,二是要求动作有“点”的感觉。具体来讲,击球动作是:由于来球是近网短球,因此击球时上身要贴近球台,前臂伸入台内,球拍拍面后倾,这样才能触球的中下部,在球拍触球的瞬间,利用手腕的转动来磨擦球以制造击
    5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 2
    绝技一:正手突击。这是直板特别是中国直板的一大特色技术,不仅横握球拍的欧洲选手不会也不可能会,就是亚洲日韩选手也因为握拍原因而不曾掌握。因此,这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直板技术。这种技术一般主要用于对付下旋球,曾经一度是中国对付削球的尖端武器。总的来讲,该技术动作小、出手快、突然性强,因而极具杀伤力。技术要领:基本站位姿
    5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 5
    关于自抛球的练习方式说明 反手挑:离台远,左手在台内40cm处,将球自空中高20-30cm自由下放,同时上步,步法要按标准要求来做。等球在第二跳起的时候,伸右手做挑球动作,还原。以下放球方式一样,不再细说。正反面攻:正常离台,左手在台内10cm处,将球自空中高20-30cm自由下放,在下降前期做快攻动作,还原。拉:正常离台,左手在台内5cm处,将球自
    5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0
    说我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么?   刚开始打积分赛的时候定分高估了,总掉分不原意多打,所以社会性比赛成了我检验水平的试金石,去年的联通兵临城下很美好,让我非常期待今年,而且下定决心,和谐杯不得而入,stiga杯没人跟我组队,乒协杯我还没乒协会员卡的情况下,一年一度的联通在沃和同学会的报国杯我必须参加,可惜这个决
  • 4
    重新认识小碎步的重要性及其运用在各种教材上,说到步法都是从跨步、并滑步、交叉步、侧身步等开始,往往小碎步只在最后几小句。其实,小碎步在运用各种步法中最重要,人们几乎在运用各种步法的前和后,都自觉不自觉地在用,以便使动作自然、协调。说小碎步的用量是每种步法×2,也不为过(个人观点)。  即使在发球后,也是先运用小碎步,为下一
    6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 4
    细节决定成败,我的经验 1、屈膝不是没有限度尺度的,小动作微曲膝,(这里不细说角度等问题)保证随时蹬地起动,重心的高度可用双脚宽度调整2、重心转移时两膝内扣外张,基本上有点稍内扣3、吊球的重量应该精确,直接影响上台击球手感4、多球供球手法落点和推挡陪练手法落点直接影响主练的手感5、幼儿攻球蹬地转腰的使用比想象的还要
  • 2
    关于对不定点摆速练习的解读我关于《 关于多球训练中解决对点等问题的看法》的帖子上传后,不少朋友意犹未尽,还想要我进一步谈谈关于多球训练在内容、方法和训练细节上的一些问题,我估计这些朋友也是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或者是对训练方法有浓厚的兴趣高手。由于涉及的问题较多,也很具体,因此,要全部回答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这里想重
    5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 13
    今年我也成为取衣服就溜的人   全开球网都知道我打球最难,没办法,家庭角力的结果,双打赛也打不成了,只能喜洋洋挑战赛,经过复杂,今天比较忙,回头再续.   可怜天下乒乓人.
  • 11
    仁兄,我的水平比大家都低,参与各位讨论此问题,权且视为班门弄斧吧。 接发球问题,水平稳定发挥问题,我也被此问题困扰,并积极寻找答案,说说我最近的体会: 1、手法问题: 最近,遇一发球高手,我接10个球,直接出界、下网7个球,关于这个问题,昨天遇到球友老于请教、演练得知:问题主要出在接球的手法,事实上,球的旋转性子一般判断不会错,对旋转
  • 13
    听刘宏伟老师讲“每个人,即使用同样的配置,打出的球的特点会不同;打球的关键是你去对付这个具体的人,去适应他的打法,抓漏洞,去战胜。”原话记不住了,根据当时交流时的理解复制。 寓意很深,宝贵经验,再次见到,记载下来。 再次感谢刘宏伟老师!
 5498 1 ...472473474475476... 550     直接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