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余选手步法50天速成?是否痴人梦语?回答是肯定的。首先业余选手目标不要太高,指望很快达到满场飞是不容易。一开始只要作到步法比较灵活移动比较迅速就行了。还有一个问题在于你苦练和巧练结合。这里要解决几个关键的问题,一是时间问题,二是场地问题,三是训练方法问题。这里先向大家强调一下,要注意运动疲劳的问题,训练(那怕是非
-
业余爱好者普遍水平不高,技术不精。而据我观察,那些步入高手行列的人,最明显的技术特点就是出手集中,出球表现出力量重,速度快,旋转强,使对手的防守压力骤增。怎样才能在击球时做到出手集中,下面就以我近期打球的体会来谈一下这个问题,这只是个人浅见,不对之处请大家拍砖。 1,盯球的意
-
“围”的特点是能够借上对方的力往前带,过去的球弧线低而且往前拱,给对方的连续进攻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把“围”斜线的特点运用到变直线上。过去在防守第一板弧圈球时推挡不敢轻易变线,怕对方正手拉冲两条线防不住。而现在防守第一板弧圈球时,特别是对方反手拉起来的弧圈球用“围”的方法变线,稳定性强,过去的球速快,往往收到
-
1、台内拉侧旋是一种“避转”的方法,对付下旋是很有效的一种手段; 2、特别是对于两跳出台的球,拉侧旋是很稳妥的一种方法; 3、不太适合拉前冲力很强的球,因为球速快就会顶板,而拉侧旋的动作行程较慢,球顶板会导致没有充分的磨擦时间,易失误; 4、控制落点的最好方法是巧用腰上的力量,也就是说当你要准备接对方发过来的斜线球
-
一、今天在地坛乒乓球馆,请教练练步法,六个球一组: 1)、反手上步摆短、还原,; 2)、正手上步挑打; 3)、反手拨直线,; 4)、反手位侧身攻 , 5)、正手补大角; 6)、交叉步回反手位。 一会就大汗淋漓,开始练正反手搓球,反手拨球,教练评价:搓球没有问题,拨球完全回到老习惯,一点不对,回头开始重点放
-
乒乓球顺旋转击球法--是指摆速与来球触拍部位线速度的方向一致的击球方法。简言之,就是顺着来球旋转的方向进行第二次加转。在比赛中我们常常有意无意间打很多顺旋转加转球,使对方防不胜防,可获得同工异效、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归纳了几种常用的乒乓球顺旋转击球法,在此与同行共磋。
-
评判器材、技术之间关系的文章,已经多得不可胜数了。我也曾经在“器材”、“技术”孰优孰劣、孰高孰低中不断思考、考量、探寻。这里,再一次拾人牙慧,发一篇“器材、技术与综合制胜”的文章,总结自己的思考结果与体会,对其它还在追寻器材与技术之间关系的球友可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这里声明:数据纯属个人臆断与感觉,没有实际测
-
八二原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东西。它告诉我们,很多现象都可以归结到80%和20%上来。比如:拿餐馆举例,80%的利润来自20%的回头客;用在财富上,就是世界上80%的钱被人口数量20%的人控制;等等。 具体到乒乓球运动上,尤其对于我们业余球友来说,是否也有一些借鉴呢?我大概总结了这么几点,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1、一场比赛中80%的时间在使用2
-
今天在安贞阳光俱乐部练球,与球友下蹲式练球约2个多小时,他陪我练正手步伐,我陪他练左手攻球,交叉进行,增加手感及控球能力。 与球友下蹲式打了5局比赛,一局没赢,还是吃发球,主要是球落台后突然加速,自己的调节能力不够,明显的上旋球,频频出界。而且给我中间位置的长球,步伐不到位(乱),还是先动手,后动脚,还原不好,“一板过”,重心偏高等。
-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传媒尤其是网络传媒的发达,专业球员的每一项新技术、战术都很快被业余爱好者所熟知并且津津乐道,继而像模像样地使用;而某些超级发烧友对于器材的熟悉程度、装备的豪华程度,几可使专业球员目瞪口呆以至自愧不如;大批专业退役球员的“加盟”也促使业余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大约有三万学员在乒乓学校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