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在异乡为异客, 只缘身在此山中. 卧听夜阑风吹雨, 身世浮沉雨打萍. 相思梦中说想死, 不交五胡乱华生.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
看了《(原创)练习中的误区》的文章,跟帖的不少,可以看出广大乒乓球爱好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说明大家都想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加快进步的幅度,看来这也应当是一个热点问题和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从模仿和克隆说起。初学乒乓球的人,总是在观赏优秀选手的比赛中选到了自己的偶像,并受到了这些选手的启发和感染,由崇拜转为模
-
乒乓球的衔接技术猫曾问过我:为什么我技术练起来什么都有,一到比赛总上不了手,是什么原因?我分析过,主要是衔接技术差。乒乓球是非周期性项目,运动员要将台面的来球准确的进行回击,就必须根据不同落点、不同旋转、不同速度、不同力量和不同节奏的来球,合理的使用各种相应的技术。每次回击都会有技术上的调整,不可能完全一致,就是相同的
-
底气纵谈 作为一名乒乓球选手,比赛之前是需要信心的。信心从哪里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手的技术和战术状态,二是自己本身的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状态的分析,也就是常说的知己知彼。有了对自己技术状况的准确把握,有了对对手情况的基本了解,是否具备信心就有了前提。要知道,不是任何选手都会具有信心,信心的基础是实
-
无机时代的到来,市场上也迎着市场需要推出了很不少的增能剂,尼塔库,典池,海上明月等,价格却在200至400,算起来比较昂贵。对于打普狂的筒子来说,未免有些不奢侈。从灌胶的角度来说,我个人体验狂飙比较难伺候,胶层厚了肉,胶层薄了硬而不吃球,灌胶灌过了,抓球干不好,小球虚。因而及其恼火。而增能剂的效果也却并没那么持久。增能剂的成分就
-
1988年8月6日,上海《解放日报》体育版刊登驻京记者陆黛写的一组消息:何智丽落选汉城奥运会,第一次揭开中国乒乓球 (微博) 让球机密,从此,中国体育报道走向纵深化。 如今的陆黛,已是上海东方网采编中心总监,提及当年的报道,她说也是妙手偶得——上海体委官员去北京探班,拜访袁伟民、李富荣,她跟着一
-
今早7点多,我还在被窝里,一睁眼就大声喊了一句:“妈!”没回音,我记得一般上岁数的人起床都会很早的,怎么回事?、、、赶紧起床,拉开隔屋的窗帘,看到老人家慈祥地躺在昨天我刚刚给她买回来的新床上,微微地发出了熟睡的鼾声、、、那一刻,太美了!我静静地坐在老娘的床边,仔细端详着、、、老了,的确是老
-
谈基础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创新这篇文章是继《谈基础训练的观念创新》和《谈基础训练的内容创新》之后,对新规则下必须变革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思考。主要是提供给从事乒乓球业余训练的朋友及正在参加业余训练的队员们看的,同时,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来说,也可以作为了解乒乓球训练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帮助。一、要形成以对抗为主的练习氛
-
昨天,拿到speed 600,正手配大巴速度,反手配欧米格2,在发球机试了一下,找找感觉,估计正手换05好用; 重点练习,反手拨球动作,体会找点、击球、发力;练了20分钟;后被朋友叫走。 周末两天又可以打球了,HAPPY。
-
学会欣赏不规则动作有些球迷朋友问我,在观看乒乓球赛时,往往会发现一些不规则的动作,就是顶尖高手的比赛中也会同样如此,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时,还问我,有些球很难看懂,实力泾渭分明,结果则大相径庭,是不是在比赛中有什么潜规则存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认为,球迷朋友看球看得很认真。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的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