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中国乒乓球协会

  • 4
    从我立志改正拉前冲弧圈球成侧拐这个现象起,差不多已历时半个月。经过各位热心朋友的指点,加上本人这段时间的琢磨尝试,现在已经基本上改正了这个现象,虽然改得还不是很彻底,但在此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与各位分享一下,说不上指点,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与各位商榷。   要改正拉前冲弧圈球成侧拐这个现象,本人结合各位的意见,做了如下
  • 3
     如何才能找到“把拍子想象成你的手,吃住球扔出去的感觉? 对于业余球友来说不太容易理解,那么我现在尝试着看能不能说清楚。    我们以马琳为标本来举例,可能很多球友也象我一样瞪大眼睛想找到马琳暴冲的秘籍。好,现在我就道出这个秘籍.当然是自己的体会!呵呵:)    秘籍一:‘球感“(吃球瞬间的手感)来
  • 3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一)特点和作用    加转弧圈球稳健性好,强烈的上旋有助于制造更好的弧线,在来球下旋力很强、很低,或位置不合适时,用加转弧圈可比较容易地将球拉过去,比较保险。加转弧圈球还具有一定的威胁性。在对方不适应强烈上旋或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常会接出高球,甚至直接失误。另外,由于上旋弧圈速
  • 8
      1988年8月6日,上海《解放日报》体育版刊登驻京记者陆黛写的一组消息:何智丽落选汉城奥运会,第一次揭开中国乒乓球 (微博) 让球机密,从此,中国体育报道走向纵深化。   如今的陆黛,已是上海东方网采编中心总监,提及当年的报道,她说也是妙手偶得——上海体委官员去北京探班,拜访袁伟民、李富荣,她跟着一
  • 3
    个人的一些见解:   在动作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前提下,一般不支持业余选手对自身动作进行大的改动。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机能。主要包括身体素质机能、技术强度和调节以及理解贯通机能,甚至于包括天赋。   这个机能,是要靠从小协调性长期训练,有相当训练时间保障,有极高的训练强度作保障的,然这显然不是业
  • 3
      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了好帅的抖动式发球,  真的好帅~~~~      于是,我放弃了自己习惯了3年多的发球方式(其实没啥威力 ),      开始了新的尝试.无数次的观摩(当然还是有数的) ~~~~自己一个人在单位办公桌上不断的模仿~~~,脑子在做梦的时候时常闪现的发球
  • 1
    分享

    谈谈直板搓球

    雷哥 2012-05-05 21:14
      搓下旋球,越来越被很多业余选手认为是被动、过时的技术,实际上正是在业余选手的比赛中,搓下旋球技术往往成为决胜的重要因素。尽管在专业比赛中,这项技术并不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我们还是经常在电视中看见应用这项技术的变化得分的场面。   以下主要是对于业余选手所谈看法:   直板制胜的第一要素:要能搓出强烈旋转
  • 3
    谈基础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创新这篇文章是继《谈基础训练的观念创新》和《谈基础训练的内容创新》之后,对新规则下必须变革训练手段和方法的思考。主要是提供给从事乒乓球业余训练的朋友及正在参加业余训练的队员们看的,同时,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来说,也可以作为了解乒乓球训练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帮助。一、要形成以对抗为主的练习氛
  • 4
    学会欣赏不规则动作有些球迷朋友问我,在观看乒乓球赛时,往往会发现一些不规则的动作,就是顶尖高手的比赛中也会同样如此,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时,还问我,有些球很难看懂,实力泾渭分明,结果则大相径庭,是不是在比赛中有什么潜规则存在?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认为,球迷朋友看球看得很认真。乒乓球是一项无规律的非周期性的运动,这就决定了该项
  • 2
    谈运动环节的实际运用我在一篇题为《试论乒乓球技术训练中三个基本运动环节》的论文中,把乒乓球的技术训练浓缩为三个基本环节的训练,现在我把它摘要整理后帖上来,供大家参考。一、三个基本环节的定义判断运动环节是否是主导运动环节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条,第一是环节的运动必须在整个技术动作中起决定的或者是关键的作用;第二,几乎
 10989 1 ...974975976977978... 1099     直接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