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最大的奥妙是它的旋转,最吸引人的是它的旋转,最让人头痛的也是它的旋转,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还是它的旋转。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决定着运动员的行动方式和动作调控,能成功有效地回击对方来球首先取决于队员对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的正确判断。要打好乒乓球必须对每个来球的旋转性能和强度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认识,这
-
用前臂打乒乓球的是初级,用身体打球的是中级,用身体加手腕打球的是高级,用身体加手腕加手指打球的那是顶高级。初学打乒乓球,无论是正手攻还是反手拨,教练或者高手球友们给你说的最多的是,大臂不要动,手腕要固定;习练到一定程度,教练给你说的最多的是,无论是正手攻还是反手拨,都要学会用身体打球,正手攻要体会到蹬转收,反手拨要体会到腿、
-
业余乒乓球友在拉削球时,常有下网及漏球的现象。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应理解削球的旋转和弧线。削球的特点,一是下旋旋转强烈,二是二跳弧线很低又不往前走。 拉球下网的原因是对削球的下旋旋转估计不足,拉球时向上向前摩擦不够充分。来球的下旋旋转会随着球下降的幅度而增大,即球掉得越
-
积极上手应该是每个乒乓球球友追求的,为什么?因为积极上手,才能占据主动,才能得分。这话在专业队中,的确如些,谁先发动进攻,谁就占据主动,进而得势得分。但在业余实战中,因为没有专业的训练,技术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实战中,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首先要说,台内拧拉技术。我们看专业选手拧台内短下旋,无论对方发球质量有
-
误区一、逆旋转发力靠手腕 逆旋转发力并不靠手腕,手腕不要外展。不但不外展,而且在发力过程中还要内勾。手腕的作用力是固定,绷住劲(多多体会“绷”这这个字,这是个要点)。 误区二、逆上、逆下靠调整板型 我们都看过张继科的逆旋转,你能准确的判断他发的是逆上还是逆下?他的板型基本都是那个角度,但他却能发出逆上和
-
说到反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防守技术,是过渡技术,是用来给正手创造发力机会的技术。在20年前,这样说可能没错,但是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随着张继科、樊振东等横拍选手把反手运用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暴力,甚至直接利用反手得分,横拍反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李晓东教练说过,反手意味着稳定,意味着先进,意味着合理。 说到这里,反手的
-
发球抢攻技术形成比较自然,发完球之后如果出现了机会,自然就知道进行抢攻,而接发球的时候则不是这样,由于接发球的被动,同时受限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在接发球时的首选技术往往是进行控制和过渡,而且在过渡之后不知道该何时进行抢攻。 1、在合适的时机击球 为了做到“摆”和“短”,很多球友苦练许久都做不到,还是经常变成
-
生胶颗粒软,弹性大,不擅长摩擦,生胶击球容易“打滑”,弧线会“下掉”。尤其是在搓球技术上,生胶搓球没有摩擦方面的优势,但是正因为生胶搓球旋转没有那么强,击出的球弧线更低平,球速更快,在生胶搓球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其出球速度快,会有一种突然性,然对方感觉意外,觉得这球的“很贼”,而难于起板。(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100
-
乒乓球技术以多样化而被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喜爱。并不是因为技术的多样化,而在于它对整个乒乓球战术上的突破。乒乓球运动以敏捷和灵活性结合一齐的思维运动。 这种运动把全身都处在一种高警惕和敏捷性极强的状态中。表面看起来,它的所有战术都只是放在一张台上,其实这张台却会体现战术上的激烈性,有如当初的诸葛亮与曹操的
-
在业余的比赛和交流中,我们经常看到有长胶的选手、或者是那鹤发童颜的老者拿着那几乎生锈了的球拍轻而易举地打败那些所谓的高手。那多变的球路和飘忽的弧线有时到位有时不到位,让我们痛苦不已。越打越急,满头大汗,而对方呢?好像还没有出汗。到了比赛结束以后很多人都不知道输在哪里?是怎么输球的。迷迷糊糊就败下阵来,其实对付长胶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方法步骤]正确判断和认识乒乓球旋转性能和强度](http://img.verodillan.com/image/20200107/07101107c8801a07571799.jpg)



![逆旋转发球是怎么发出来的[误区及要点]](http://img.verodillan.com/image/20200106/06101012bc2d1010b7912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