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时专业队练弧圈,每天的训练量一拉5000次以上,动力定型了,动作也接近准标。 到了提高命中率阶段,这个问题从开始学拉弧圈那天就做为主要问题在寻找解决的方法。经过几年的折腾,总算找出了解决的方法。大家知道人需要人脑控制的关节越多的动作,失误也越多。这就是正手不如反手好练的原因。(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
-
对于新手来说,打乒乓球的时候打到手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对于有一定乒乓球基础的球友来说,容易打到手就是技术上的缺失了。而且,相比起横板来说,采用直板打法更容易打到手。打乒乓球总打到手指头上,问题一般是出在两个环节:1.判断;2.节奏。 首先是判断球,不光是对来球落点的预判,更要观察来球的运行轨迹。因为球一般都是带着旋转
-
正手弧圈球技术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技术使用的稳定性比较高。在进攻时,正手弧圈球在击球的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多选择余地,可以根据来球性质进行调整,因此是弧圈球技术中最具威力的进攻性技术。 1.站位: 判断来球,确定拉球时间和拉球部位。拉球前身体重心较低。(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86966.html) 2.
-
对于近网短球,为了保险起见,大部分时候都会选择挑球来应对,而挑球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就拿横拍反手挑下旋球来说,一般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上步,一个是引拍。 1.上步。一般情况下,右手的话,先出右脚,后出左脚。至于上步上多少,需要根据对方的来球长短。而为什么要动左脚呢,就是要有个支撑。(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8
-
1.手腕是一定要用的,关键是方法。手腕的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展与内收,一种是屈腕与挺(伸)腕。对于整体技术尚处在初级阶段的球友,知道"外展与内收是用于摩擦、屈与挺是用于撞击"就可以了。尚处在入门阶段的少儿学员在从平挡技术开始起步时,手腕需要保持固定来体验击球时间或迎前的简单概念并且认知借力与自发力的关
-
人们常说步法好不好,这不单是指殴移动速度快慢,或移动距离的长短,在实战中,一切动作都是为击球服务,如何运动步法,来完成理想的击球准备动作才是关键,本期以“服务于击球的准备动作”这一广义的概念,来解说国手马龙的出众步法,看看马龙如何通过步法,来做好击球准备动作,从而完成高质量的击球。 外侧脚“用力撑住”,身体不能松懈
-
乒乓球技术中没有谁对谁错,只要是达到进攻的目的就正确了。在乒乓球的实战中,抢拉下旋球是一种由防守转进攻的重要方法。虽然这是专业选手的很平常的技术,但是对于我们业余球友来讲,或者是刚刚练习乒乓球不久的朋友来讲,难度是很高的。目前,弧圈球技术流行,业余球友也必须掌握这一技术才能不受制于对方的旋转,提高主动得分的能力。
-
打好乒乓球单纯依靠练还不够,还要多看,还要用心体悟! 讲究方法的勤练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我们基础打的不好,正手攻、反手拨不过关,那就从正手攻、反手拨练起,那就从我们乒乓网找几个正手攻反手拨好的教学视频和技术文章反复地看,看看人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与自己的动作相比较,我们错在哪里?(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
-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弧圈球的发力其实很容易,我们经常看到高手拉球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即轻松又省力,因为他们掌握了这种技巧。 教科书对这方面的描述比较啰嗦,从脚趾到手指长篇大论,越看越迷糊,反而抓不住重点。最近我发现一种练习技巧,在几个人身上进行了实验,效果很好。(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86855.html)
-
“一切技术动作-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肌肉的用力行为”。 因此学习、掌握乒乓球击球动作是一个不断追求合理用力行为的过程,而不是苛求“动作规范”的过程。 第一把钥匙-下肢推动身体,躯干带动四肢 依据“蹬地移动身体,转腰用力击球”的分工--在整个击球动作中,腿的作用是支撑用力;腰的作用是转向用力;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浅谈拉弧圈球时如何协调发力[技巧解读]](http://img.verodillan.com/image/20190810/10145940e248d19b18106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