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特点与运用 侧身攻的特点是速度快、力量重、攻势强,遇到左半台的来球时,不用反手技术回击,而快速移步至球台左角外,用正手攻球技术还击,从而达到在左半台位置发挥正手攻球威力的作用。另外,侧身攻球往往使对方难以判断攻球的线路,隐蔽性强。它是各种不同类型打法都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 侧身攻运用多少,在很大程
-
一、技能练习优先 乒乓球技术中存在种种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几句话:第一句话是:练的不够。第二句话是:少练而无法体会;第三句话是:无法体会不能对解释心领神会;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方便的场地和适合的练习对手。即技能学习不能保证。 解决问题的策略: 打球(不管比赛还是练习)时,留意每一板球,要记球,要试图分析
-
不管是左手还是右手,砍式发球一般有三种。 1.用正手面发。 2.用反手面发。不但有上下,还有横向的动作。 3.几乎是在自己脸的前面用正手翻过来发。说白了就是拍子在触球时,正手面是和你面对面的。 不管他怎么发,都离不开这三种。其中,左手用正面胶皮发,和右手用反面胶皮发,是一样的,都是左侧上/下旋;左手用反面胶皮发,
-
我们在打乒乓球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球到了我这边之后,我接触球之后就很快出去了,相持非常少,那么我们在打乒乓球时如何增加相持球的时间呢? 我们在打乒乓球的时候经常感觉手硬,控制不住球尤其是在搓球与拉球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还有一个疑问:人家用涩性套胶搓球,感觉手腕一放松,拍面轻轻一点球,球过来的要比想象中
-
速度、力量、落点、旋转和弧线是乒乓球运动的几个要素,这是老教科书上的知识,从目前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分析,除了上述五要素之外,还应该增加节奏。把节奏列为乒乓球的要素之一,理由是充分的。关于节奏问题,我先后写过两篇专门的文章,在我认为,这两篇文章虽然很长,但应该是我所有文章中最精彩的,也是最有分量的,朋友们可以找来看看。这
-
托下旋球看似有些“糊弄”,但却隐藏着不可小觑的进攻能量,不失为业余实战中的上乘招数。背后击球的难度系数更大,通常只能在表演赛中才能见到,具有极强的欣赏价值,可以说将“玩”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 “托”的技法在业余球友的实战中时常被运用,尤其对于颗粒胶打法,“托”与“抬、拱”等技术颇为类似,主要作用是将对方过来的
-
很多打球者攻球不错,拉球却困难,好不容易学会拉球,发力又难以集中。那么,拉球的奥秘到底在哪呢? 一、外在的挥拍 我们知道,挥拍慢,击球力量就不够;挥拍快,球就脱板快而难以摩擦,所以拉球也就只能采取快慢结合的变速方式了。而如何变速,看一下国际上的超一流选手,即可知晓:(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105342.html)
-
以前冲弧圈来说,撞击声音的大小,并不能完全代表拉球的旋转性强弱程度。我的教练拉球啪啪作响,拉过去的球比我拉的转。而另一位球友,拉球也是啪啪作响,却很明显看出,他是撞板过多,摩擦不足。所以从声音来判断拉球的旋转,并不是完全准确。摩擦的方式或者发力大小,还有器材胶皮问题,都有关联。 对于一个拉球老是拉不转,撞击声音大
-
乒乓球台内侧拉技术是反手挑打和拉球技术的发展,主要用于处理半出台球和台内球。在击球时,肘部略提起,手腕适当放松使拍头下垂,插至来球的中下部,触球时手腕和前臂向侧上前方摩擦发力,回球具有侧旋性质。 什么时候使用台内侧拉技术 对于反手位不出台球和半出台球,无法用正手发力抢攻时或者接发球处理台内球时。(转自:http
-
学习任何一样东西,思维理路很重要,适合的正确方法很重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次第进行,随着实践功夫的加深,要提升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也是不难的。打乒乓球,也不例外,且是微细活,打几下玩玩是可以的;到达自己的瓶颈以后,怎么超越,就没那么容易,很多人的水平数年就停在那个地方,就是被思维定势、行为习惯框住了,死在那个地方。 怎么样能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