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颗粒胶,不少人心里是五味杂陈:有些人是既怕又恨,有些人是敬而远之,更有些人则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姿态,能打赢对手自然好说,但更多时候实际情况是输不起,只好用一句“靠怪取胜”来掩饰自己的窘态。 针对不少球友对于颗粒胶的态度,我个人观点有所不同:我建议打反胶的朋友应该主动去找颗粒胶球友过招!在我看来,“主动找颗粒
-
长胶击球会使球在空中运行和落在对方台面后会呈现出与普通胶皮不太相同的特性,从而让接球手感觉与普通胶皮回球不一样十分别扭。很多运动员在与长胶打法的选手进行比赛时,总觉得自己的技术发挥不出来,看似很好的机会球却失误。 一、长胶回击下旋球 长胶在回击下旋来球时,由于来球的旋转方向对于击球者而言是向上的,所
-
弧圈球已经成为现代乒乓球运动中的最主流进攻技术,随着其旋转和速度的不断融合发展,已成为几乎所有打法运动员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即使作为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拉弧圈球也成为一种比较稳妥和积极的处理接发球和下旋球的技术,随着乒乓球水平的提高,很多初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重要性,有很多球友进入了弧圈热爱者的行列。 但是,如各
-
正手快带弧圈球斜线的技术动作要领是,左脚在前(以右手持拍为例),右脚稍后,距离球台大约40公分,转体带动引拍引至身体右侧三点钟方向,前臂自然弯曲内旋,拍面适度前倾,与台面的夹角大约60度左右。在来球的上升中期或后期击球,摩擦来球的中上部,要求手腕固定,板形固定,借助来球的力量,利用腰髋转动带动小臂快收,但幅度不宜过大,顺势向左前上方快
-
乒乓球正确的击球部位,是保证拉球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球友由于对击球部位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准确,以至于影响到拉球力量的发挥,这种现象甚至是普遍存在的。正确的部位应该是什么? 摩擦越薄越好? 对于业余运动员来说,拉弧圈球容易产生的第一个误解是,认为摩擦球越薄越好。大家都知道,摩擦力量由正压力和摩擦系数两个因素
-
长胶由于颗粒较长,胶皮较软,在球与胶皮接触时,胶粒比较容易倾倒。在恢复这种倾倒时,胶粒会给球一个反弹力;由于来球力量及自己发力大小对胶粒的不同压力,产生各种与普通正胶和反胶特点有非常大差异的球。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能主动地制造旋转,而是借用和利用对方的旋转,并且不论怎样回搓或削,球还是按照原来的旋转方向回去。 比
-
由于长胶球在比赛中有出奇制胜的作用,特别是它的前三板对很多对手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虽然长胶在比赛中并不普遍,但是它旗帜鲜明的特点非常值得我们探讨。使用长胶的技术和手法多种多样,在削、拱、抹、围(吸)、磕、撇、刮时所制造的速度、旋转和弧线比之其他性质的覆盖物截然不同。乒乓球的基本要素是速度、旋转、孤线、力量、落
-
很多人都知道“身体跟球”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体会到高手在实战中真正到位的球击球前会有一个明显的停顿, 这个停顿就是“身体找球,重心右移下沉 主动蹬腿迎前”的特征, 而不是急急出手的“假快” 。 这个停顿,就是把能量储蓄到右脚再爆发出来的过程,以及,手等腰,腰等脚的准备。右脚到位踩稳,重心做好调整之后,蹬腿把重心送出
-
长胶不但防守坚固,进攻起来也威力无穷,本人虽使用长胶时间不长,出于对长胶的酷爱和探索,经常同周边市、县的球友们切磋球技、交流心得,在胜利中找不足,从失败中想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听取球友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他们中学到 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球技知识,也结识了一些“打长胶专家”。 所谓“打长胶专家”是指:对长胶的性
-
一、 稳定性的环节分析 拉球的稳定性来源于拉球时球拍的稳定性,而球拍的稳定性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大致有腿部、腰部、大臂、小臂、手腕、手指。 1.手腕、手指之间的稳定性分析 手腕与手指是击打过程中最灵活的部位,只要稍有调节,球拍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直拍击打时只要大拇指与食指稍作调节,球拍平面与地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