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赛场上,经常能看到对阵双方球员对拉,比如在2015乒超联赛中,许昕与朱霖峰的42板对拉就吸引了众多球迷的目光,更是火到了外网。不过,想要上演精彩的对拉,还是需要实力打底,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乒乓球对拉怎么练。 没有说一上来就练习中台对拉的,近台又没法对拉,所以你需要有很好的正手攻球的基础,然后你有正手对攻的基
-
乒乓球基本技术, 我想即使一般的基础教练都能很好地掌握,至少我接触过的基础教练,哪怕是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略有差异,但他们对技术的理解,都没什么问题,所教学生,无论是正手攻,还是反手拨,都打得有模有样,可以说为孩子们搭好了框架。作为基础教练的身份,我在这里大言不惭地谈论乒乓球的进阶技术,心理也是非常忐忑的,我知道自己是个爱钻研,
-
削球选手正手削球之后,对方通常会摆短自己的正手位,当对方的摆短出现失误时,可以抓住机会组织进攻。挑打正手位偏高短球时,要在右脚向前跨出的同时出手。这样比较容易找准击球点,而且可以利用右脚跨出时产生的力量,右脚大步向前跨迎球,在来球最高点发力击球。 用正手挑打偏高的短球时,右脚大步向前跨出,这样就可以在正手削球之
-
一些球友在使用长胶接发球时板形比较固定,而且能够充分借助对方来球的力量,这点值得大家借鉴。但是从实战角度而言,想要利用长胶把对方发的急奔球控短,实现的难度非常打,尤其是对于又急又奔的上旋球,控制起来很难。它不光需要大家有准确的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接球时手臂还要有一个短距离的引拍过程,不能放在原地不动,通常我们称这个球
-
体育赛事解说中,常有“阅读比赛”这么一说。乍一听,是看比赛的意思,不过,为什么用“阅读”而不用“看”字呢?显然有它不同含义。 汉字的使用,相近意思往往体现着细微差别。读一本书和看一本书,其差别在用心程度。比赛也是如此。不同的是,所谓阅读比赛,其主体主要不是指观看比赛的人,它更多是针对参赛者而言的,是对当事者一种能
-
1.减力档,由于球速快,球的旋转难以判断,容易出界或下网,成功率不高,稳定性差。 2.磕接,由于球速快,弧线低,容易下网,失误最高。(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81864.html) 3.反手快带,看准球的落点,在球的上升前期,球板先稍前倾,在球触板后再往右前上方带拨一下,球可以稳定的防住对方的暴冲,回球的速度很快
-
1、近台正手位攻球 基本站位姿势、原地步法和重心移动。重心移动的要领是:重心由右脚移向左脚,右脚内扣,左脚外旋,腰髋配合转动。当重心由左脚移向右脚时,左脚内扣,右脚外旋,同样地要配合腰髋转动。 直板正手攻球:直板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身体离台约50厘米,手臂自然放松,保持一定弯度,不要小于90度大于1
-
摩擦与撞击的关系,这个话题实在是被讨论的腻味了。但是我最近也有了一点新体会,来个冷饭新炒。 一般来说,撞击是摩擦的基础,尤其对于专业界来说。记得马凯旋老师在教学视频和文章中,多次强调撞击,教导业余者千万不能将撞击和摩擦孤立或者对立起来。道理很多,我就不多说了。我正式学习弧圈球,也是完全建立在撞击的基础上的,受
-
借力打力是乒乓球的精髓之一,尤其是近台快攻和中台对拉运用的较多。我们比较熟悉的刘诗雯和平野美宇就是这种借力击球的典型代表,他们打的速度而不是力量,这个速度是需要借力合力合理的结合体现,动作小,衔接快,压的对方手忙脚乱。(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81754.html) 不管是前冲还是加转,都是有借力的成分,只
-
成人打球,不像儿童那样,有教练严格要求。初期,都是为了健身出汗找乐趣,多数不请教练,凭儿时水泥台上的“三脚猫”功夫,跟球友们瞎混,业余球友们多数也不懂规范练球,即便有懂行的,也懒得去说,因为,说也白说。 对于成人初学者来说,与其站在墙角枯燥无味地练徒手挥拍,那如上台随心所欲地瞎打痛快!于是,盲人骑瞎马,走到哪算哪。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乒乓球对拉如何训练[经验分享]](http://img.verodillan.com/image/20190708/08104548a9cd0712663304.jpg)




![长胶如何防暴冲[方法总结]](http://img.verodillan.com/image/20190611/1115201082de8d5a4d3256.jpg)

![浅谈乒乓球摩擦与撞击的关系[心得体会]](http://img.verodillan.com/image/20190704/0414472267d9869195380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