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定球运行弧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一定要知道,所有技术的使用都是必须要服从“命中率”的! 1.击球的用力方向 击球的用力方向对球飞行轨迹的高低和击球点到落台点的距离都是有直接影响的。比如:来球比网高,除向前用力外还附加一定向下的力,从而使球不致出界。来球比网低在向前用力时附加向上用力,使球不致落网。
-
多球友再练习乒乓球的时候,没有专业的对练是件很痛苦的事,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在没有多球训练的条件,正反手结合的摆速练习很少能练得上。如果有志同道合的球友,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练习: (1)甲正手发直线球。 (2)乙(对面击球者)反手回击斜线至甲反手。 (3)甲以反手回击直线至乙正手。 (4)乙方回击斜线至甲方正手,甲方再
-
乒乓的力量不是拔河那种持续的输出,而是强调瞬间的爆发力,而瞬间爆发力就涉及到放松。 如果你身体始终绷着一定的力,你的力量变化区间自然就会缩小,就是这个道理。 从5公斤抡到10公斤,和从0抡到10公斤,爆发出来的力量显而易见,所以,再也不要始终绷着那5公斤的负担打球了。(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97762.
-
1、一秒钟学会蹬腿和重心转移 好多球友,在正手攻球训练阶段,完成身体上部(转腰、挥臂)的动力定型后,在接下来,通过蹬腿动作,实现重心转移的训练中,总有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正确的感觉。解决此问题简单快速的做法是:你只须将持拍手侧的膝盖向内“叩”,就能轻松完成蹬腿、顶髋实现重心转移的动作了。 2、身体重心高度的确
-
从实战考虑,接发球必须以我为主,从自身的技术特点出发,针对对方的技术特点,采用多种接发球的方法才能取得主动。另外接发球不是一个技术,它是一个体系,必须为后面的几板球开路。一句话,千万不要把你的对手当国家队员看待。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大家面对的选手毕竟是业余的,一定存在相当大的漏洞。经过无数的比赛,我发现业余直拍反胶,横拍两
-
正手位的短球发出有转和不转的结合。这对发球的把控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发下旋短球时,要充分摩擦球的中下部,拍形基本持水平状送出。为了保证发球时摩擦力的集中,要运用身体的力量带动手部挥动。球在球拍上的触球点,应该是球拍下方拍头位置,这个触球点更容易摩擦,发力效果更好。(转自:http://www.verodillan.com/skills/97684
-
在实战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球友出现下面的问题: 1、平时基本功训练很不错,搓、拉、弹、打样样精通,单项技术很出色,可一到实战中发挥不出平时水平的一半,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 2、实战中处处受制,被动挨打,虽然偶有精彩球出现,可大局往往被对手所控,败多胜少; 3、缩手缩脚,动作屡屡不到位,想发力却屡有收力表现,失误过多;(
-
力量位于乒乓球四大因素之首,由于生胶的特性,在制造旋转上,与反胶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在乒乓球四大因素中,剩下的力量,速度,落点,是生胶主要的研究课题,也决定了生胶的打法,必然是以力量和速度为主的打法。因此,生胶球友必须要掌握好力量和速度的实质,在实战中应用自如。 一、发力方向与拍型 1.拍型 生胶的摩擦系数小,是
-
如何从乒乓落点分析看发球和接发球技战术法则对于乒乓球教练来讲,都会让学员从乒乓球的落点分析下乒乓球在发球和接发球战术。但又如何从乒乓落点分析看发球和接发球技战术应用法则呢?特别是对于一些学员感觉基本功练了不少,各项技术分开练都不错,但一打比赛用不上,感觉自己比对方强,但打起来别别扭扭,技术发挥不出来。 如果
-
乒乓球运动,有不少的具体技术,搓,攻,挡,弧圈,等等。每项技术又有细分,比如搓球,还分慢搓、快搓、搓加转、搓不转,等等。一般爱好者应当从哪里开始学呢? 根据实践经验,学打乒乓球的第一课,不是任何具体技术,而是“协调、放松”。这是打好乒乓球的总的基础和基调。后面所有的技术学习,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具体怎么体会“协调、放松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