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栀子花 儿时住在苏州榈邱坊,清晨常听到街头巷尾传来“栀子花呦,白兰花”的叫卖声,那时尚小,还根本还不知道栀子花为何物。 上中学,读王建的《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寥寥数语,把南方乡村的景色描绘出来,也一下喜欢上了栀子花。 在北大
-
烟泡儿 烟泡儿是北大荒独有的,知青叫它“白毛风”,刮起来天昏地暗,像龙卷风。 那天正在修水利,才干了一小会儿,就起风了。这风最先穿过北山的沟荡,接着又冲进平地,像一列火车拖着长长的尾巴碾过。群山间、沟荡里、平地上,像着了火似的,冒起一股股烟柱,这些烟柱顷刻间又是你卷着我,我卷着你,变成了
-
南京板鸭 有朋友从南京给我捎来一只“板鸭”,还详细介绍了吃法。我有些孤陋寡闻,只知道南京“盐水鸭”很有名,夏天天热,妻子为了图省事常去超市买半只盐水鸭回来,就着泡饭吃,既省时又实惠。 “板鸭”说白了就是腌制的咸鸭,南京人在烹饪前都要用淘米水浸泡数小时,以降低盐分。明清时南京城就流传有
-
脆鸭皮 朋友从东北来,打完球我在全聚德劲松分店请他吃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分挂炉烤 和 焖炉烤,两种烤法各有千秋。全聚德是挂炉烤,即悬空挂在炉膛中,下面焙着枣木炭的火苗,慢慢烘烤。枣木有火无烟, 出炉后 鸭身通身红润油
-
好吃不过饺子 在北大荒,知青常说的的一句话就是“好吃不过饺子。” 老职工还说,“吃馅儿,包括包子、馅饼、懒龙、菜团子……都是好饭,但敌不过饺子。”在食堂,常见到有人用一根筷子穿三个大馒头,要是夸一声好饭量,会回答:“吃馅儿的话,没个数儿。”这个“馅儿”,指的也是饺子。 家里来了亲朋好
-
娄师德 唐朝武则天的时候有一个官叫娄师德,应该还是有一些本事的人,因为是进士出身,按现在的说法还是通过国家正试考试渠道的,但他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就是肚量特别大。 大到哪种程度呢?《隋唐嘉话》中记载,娄师德的弟弟也当了官,在外地,临行前要考验一下他的弟弟是不是懂得
-
赖汤圆 去成都,最喜欢那里的小吃, 单是抄手、汤圆、凉粉、豆腐脑、水饺、担担面、叶儿粑……就不下 几十 种,竞呈风味。 在众多小吃中,我尤爱 总府街的“赖汤圆”。相传“赖汤圆”的创始人是 赖源鑫, 30年代 起就
-
彝族臭豆腐 . 小时家境不那么好,实在是吃不起什么蔬菜,因而常吃臭豆腐,一碗泡饭就着一块臭豆腐,吃得也挺香,吃完还不停地用手扇着嘴,嚷着“真臭,真臭!” 那年去云南丽江采风,当地彝族人也会做臭豆腐。 妇女
-
苞米 碴子 星期天 路过“鼎盛”时 ,有 一农妇在 卖苞米碴子。看着那黄橙橙、白花花的颗粒儿,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当年 在北大荒没少吃这玩意儿,顿顿都是碴子饭,就着白菜萝卜汤,时间一长,胃里就一股股反酸水。算一下也有
-
“ 夜光杯”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出自王翰的《凉州词》, 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很多年后才知道, 夜光杯是 酒 泉生产的一种玉琢酒具。 &nb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